[发明专利]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7660.3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崇凯;李宁;刘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36 | 分类号: | A61K9/36;A61K31/4965;A61P9/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任重 |
地址: | 51000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川芎 微孔 渗透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川芎嗪是由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分子式C8H12N2,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磷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Phophate),为川芎嗪的磷酸盐,化学名四甲基吡嗪磷酸盐一水合物(Tetramethlprazine Phophate,TMPP)。本品在水、乙醇中溶解,在氯仿中不溶。化学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8H12N2·H3PO4·H2O
分子量:252.12
熔点:173~177℃
川芎嗪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等特点。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TMPP为一种新型的钙拮抗剂,它的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活血化瘀,抑止血小板聚集,阻断钙通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提高超氧化酶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改善微循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多重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脉管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其后遗症,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等均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这些疾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走路不稳、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同时对高血压、肺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和肺癌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现有的磷酸川芎嗪制剂品种有:片剂:50mg/片、胶囊剂:50mg/粒及注射剂:50mg/2ml。普通片及胶囊剂口服吸收和消除均非常迅速,生物半衰期仅为2.89±0.56h,常规片剂及胶囊剂每天需服药3~4次,而且口服给药会产生胃部不适、口干、嗜睡等副作用。磷酸川芎嗪注射剂为肌注,每天1~2次,15天为一个疗程,而且血药浓度会有较打波动,造成“峰谷”现象,血药浓度太高时,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血药浓度太低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这类心脑血管病高发人群,“峰谷”现象更容易导致危险,对药物的平稳释放要求也更高。上述给药途径或给药方式给患者与医护人员带来不便与痛苦。
口服渗透泵控释片(OPT)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口服控释剂型,其以渗透压为驱动力,能使药物达到零级释放。其优点有:延长给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和程度;释药受体内条件如PH、胃肠道蠕动及食物等影响小,体内外相关性较好,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按照其结构特点,可将口服渗透泵分为单室渗透泵和双室渗透泵两类。其中单室渗透泵片片芯包含药物和促渗剂,外包一层控释的半渗透膜,然后用激光在片芯包衣膜上开一个释药小孔,口服后胃肠道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形成药物的饱和溶液或混悬液,加之高渗透辅料溶解,使膜内外存在大的渗透压差,将药液以恒定速率压出释药孔,其流出量与渗透进入膜内的水量相等,直到片芯药物溶尽。双室渗透泵主要适用于难溶于水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其药室以一柔性聚合物膜隔成两个室,上面的室内含有药物,遇水后形成溶液或混悬液,下面的为盐类或膨胀剂,片外再包以半透膜衣,在靠片剂上面一室的片面上用激光打一释药小孔。水分子渗透进入下层后物料溶解膨胀产生压力,推动隔膜将上层药液顶出小孔。此类片剂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及技术复杂。相比之下,单室渗透泵由于工艺简单而受到了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学院,未经广东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网络游戏竞赛的电子商务交易方法
- 下一篇:超声电机驱动隔膜式血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