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19589.4 申请日: 2008-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1219182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发明(设计)人: 王凤越 申请(专利权)人: 王凤越
主分类号: A61K36/8945 分类号: A61K36/8945;A61K9/28;A61K47/26;A61P13/12
代理公司: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爱芳
地址: 221000江苏省徐州市徐***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薄膜 包衣 地黄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六味地黄滴丸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主要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消渴等症状。但因其有效成份丹皮酚有特殊的气味,给患者服用带来了不便。再者,因滴丸制备时所用的冷却液二甲基硅油不能100%的脱干净,滴丸表面呈油状、发亮,给患者造成不舒服的错觉。

为解决这些缺陷,我们拟采用目前医药行业成熟的薄膜包衣的技术以改善这些缺陷,从而使六味地黄滴丸能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的患者。薄膜衣滴丸技术适用于含液体药物,以及主药体积或有刺激性的药物,采用滴丸剂型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随着我国中药生产工艺的提高,大量中成药物采用了滴丸剂型。

低聚糖又称寡糖,主要包括: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棉籽糖、野芝麻四糖等。主要存在于人乳、大豆、棉籽、桉树、甜菜、龙胆属植物根及淀粉的酶水解物中。低聚糖是一种保健作用主要有:(1)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肠内腐败物质,改变大便性状,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低聚糖类似水溶性植物纤维,能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3)低聚糖属非胰岛素所依赖,不会使血糖升高,适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4)由于难被唾液酶和小肠消化酶水解,发热量很低,很少转化为脂肪;(5)不被龋齿菌形成基质,也没有凝结菌体作用,可防龋齿。因此,低聚糖作为一种食物配料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乳酸菌饮料、双歧杆菌酸奶、谷物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尤其是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品中。在保健食品系列中,也有单独以低聚糖为原料而制成的口服液,直接用来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调节血脂、调节免疫等。将滴丸的基质改由聚乙二醇(PEG)4000-6000改为低聚糖,因为PEG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作为药品辅料没有使用。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没有经过系统评价。低聚糖作为一种辅料已广泛使用。而其用在作为补益类的六味地黄滴丸等中药上,没有PEG导致服用者腹泻有关的副作用。同时可促进胃肠道的有益菌的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它是在完全保留了传统六味地黄制剂古方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提取浓缩工艺充分提取,高度浓缩,采用现代化的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剂。具有溶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制法:

A、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C、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A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步骤B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步骤C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热测)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和基质,滴制成粒,包衣,即得。

所述基质为低聚糖、甘油或明胶中的一种,或低聚糖、甘油和水按下述重量份混合物:低聚糖0.3-2.0份,甘油0.05-0.5份,水0.01-0.5份;其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1.4;

所述包衣的包衣液浓度为10.0%,流量为1.0-1.5g/min/Kg,温度45-50℃’。

料温为95℃,冷却温度为15~2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凤越,未经王凤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