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索自主越障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6317.9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岱;孙爱芹;魏军英;胡效东;丁鸿昌;张华宇;李维赞;李庆;卢坤媛;徐淑芬;郑灿东;雷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越障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索的自主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柔索是一类特殊的工程结构,它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架空索道、桥梁和土建工程等具有一定跨度的结构。柔索具有大跨度、柔性大而固有阻尼很小的特点,因而在风载、设计荷载和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大范围的运动。工程上也应用了不少绳索结构,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这使得人们必须进行更具体、更专门化的研究,对柔索线路定期检查和维修,防患于未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柔索自主越障机器人,其具有在智能控制条件下实现完全自主在线行走及越障的功能。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两端设置有前臂和后臂,前臂和后臂可折叠,其端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支撑平台的中部设置有中间臂,中间臂可伸缩,中间臂的端部设置有行走轮。
上述前臂端部的行走机构包括U形单体手掌,U形单体手掌的下端中部向外突起与前臂的端部相连接,U形单体手掌一侧的中部与两手指的中部各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套置有履带,两手指的转轴上还设置有行走轮。
上述前臂包括大臂,大臂上悬挂有升降机构,大臂的下端通过旋转机构与支撑平台相连接,大臂的上端与折叠机构相连接,折叠机构与小臂的下端相连接,小臂的上端与U形单体手掌的中部突起部位转动连接。
上述后臂端部的行走机构包括U形单体手掌,U形单体手掌的下端中部向外突起与后臂的端部相连接,U形单体手掌一侧的中部与两手指的中部各设置有转轴,转轴与前臂上的转轴相对设置,转轴上套置有履带,两手指的转轴上还设置有行走轮。
上述后臂包括大臂,大臂上悬挂有升降机构,大臂的下端通过旋转机构与支撑平台相连接,大臂的上端与折叠机构相连接,折叠机构与小臂的下端相连接,小臂的上端与U形单体手掌的中部突起部位转动连接。
上述中间臂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滑板,滑板与丝杠相连接,滑板通过丝杠的作用与支撑板相对上下滑动,滑板的端部设置有行走轮。
上述支撑平台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增大了柔索自主越障机器人与线路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机器人运行的平稳性,并且使机器人在足够的驱动力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爬坡能力;采用单体手掌机构,能够实现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跨越防震锤等障碍,提高了越障效率;柔性折叠式机械臂机构,在智能控制条件下,通过大小的协调动作能够实现跨越各种柔索障碍,并且采用折叠式机构,结构紧凑,提高了机器人的操作空间,能够实现大距离的跨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机器人越障的过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柔索自主越障机器人包括支撑平台1,支撑平台1的前端通过旋转机构3与大臂4的下端相连接,大臂4上悬挂有升降机构2,大臂4的上端与折叠机构5相连接,折叠机构5与小臂6的下端相连接,小臂6的上端与U形单体手掌7的下端中部突起71转动连接,单体手掌7的中部设置有转轴72,单体手掌7的两手指73的中部也设置有转轴74,转轴72和74上套置有履带75,转轴74上还设置有行走轮76。支撑平台的后端通过旋转机构3’与大臂4’的下端相连接,大臂4’上悬挂有升降机构2’,大臂4’的上端与折叠机构5’相连接,折叠机构5’与小臂6’的下端相连接,小臂6’的上端与U形单体手掌7’的中部突起71’转动连接,单体手掌7’的中部设置有转轴72’,单体手掌7’的两手指73’的中部也设置有转轴74’,转轴72’和74’与转轴72和74相对设置,转轴72’和74’上套置有履带75’,转轴74’上还设置有行走轮76’。在支撑平台1的中部设置有中间臂8,中间臂8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的支撑板81,支撑板81与滑板82滑动连接,支撑板81上设置有丝杠83和丝母84,丝杠带动滑板82与支撑板81相对滑动,滑板82与行走轮9的固定架转动连接。
上述支撑平台1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