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903.X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鲍学忠;苏海员;李子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启隆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G15/1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3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蛋白 纤维 混纺 纺纱 方法 | ||
1、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包括本白棉、彩棉和大豆蛋白纤维的前期分别进行的开清工序和梳棉工序的制得精梳棉、精梳彩棉和大豆蛋白纤维生条,以及后续的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其特征是:在并条工序中大豆蛋白纤维生条先进行预并,然后与精梳棉和精梳彩棉一起进入并条工序,其中,大豆蛋白纤维预并干定量16.0g/5m,并合数6根,罗拉隔距10mm×mm×15mm,总牵伸7.14倍,后牵伸1.534倍,速度200m/min,混一并干定量17.5g/5m,并合数5根精梳棉加2根精梳棕色棉加1根大豆蛋白预并长,罗拉隔距7mm×7mm×12mm,总牵伸8.585倍,后牵伸1.536倍,混二并干定量17.0g/5m,并合数8根,罗拉隔距7mm×7mm×12mm,总牵伸8.258倍,后牵伸1.270倍,混三并干定量16.0g/5m,并合数8根,罗拉隔距7mmc7×12mm,总牵伸8.402,后牵伸1.190倍;并条工序后进入粗纱工序,该工序中粗纱干定量5.4g/10m,粗纱捻系数106,后牵伸1.19倍,罗拉隔距9.5mm×23.5mm×31.5mm;最后进入细纱工序,该工序中前罗拉速度201r/min,后牵伸倍数1.16倍,罗拉中心距42mm×64mm,捻系数3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种原材料的重量配比为,精梳棉60-65%,棕色彩棉20-25%,大豆蛋白纤维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在大豆蛋白纤维进行前期处理前,用0.3%抗静电剂和温水适量,均匀喷洒在原料上,喷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存放16h-24h,原料上机前回潮率达到14%-16%,在大豆蛋白纤维进行开清工序中选用梳针打手开棉机进行梳理开松,并将梳针打手开棉机前两组尘棒拆除更换为密封板,适当收紧尘棒间隔距,采用凹凸罗拉,增大昆压罗拉压力,喂入防粘粗纱,回潮率控制9.5%-10.5%,开棉机的梳针打手速度460r/min,成卷机棉卷定量度390g/m,综合打手速度850r/min。棕色棉梳针打手速度480r/min,棉卷定量400g/m,综合打手速度900r/min,风扇速度13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在梳棉工序中大豆蛋白纤维采用胶圈导棉器,将大轧辊输出的棉网经胶圈导棉器,直接收集成束进入大喇叭口,同时增加龙砂小太辊压力,锡林速度330r/min,锡林刺辊线速比2.06∶1,锡林-盖板隔距0.27mm、0.27mm、0.24mm、0.24mm、0.27mm,生条定量20.0g/5m;棕色棉的梳棉机后除尘刀由-6mm×85°调整为-6mm×90°,盖板速度由162mm/min提到196mm/min,锡林速度340r/min,锡林-盖板隔距0.23mm、0.20mm、0.20mm、0.20mm、0.23mm,生条定量18.5g/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在彩棉进行精梳工序中,控制精梳条棉结18粒/g,杂质量23粒/g,精梳条含短绒率9.2%,锡林速度130钳次/min,干定量20g/5m,相对湿度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启隆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启隆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9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视频水印的系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