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油预处理的大豆挤压加工方法和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638.5 | 申请日: | 200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8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申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D9/02 | 分类号: | A23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4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大豆 挤压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浸出制取油脂预处理工艺中的大豆挤压加工方法和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大豆浸油预处理技术中的大豆挤压加工,已经被认为是国际上先进的浸油预处理工艺。国内许多专利技术涉及该项技术领域。如膨化机(专利号:93243405.3),油料挤压膨化机(专利号:94212300.X),自清式油料挤压膨化机(专利号:94211840.5),用膨化压榨法生产大豆油的制造工艺(专利号:00123281.9),油料预榨膨化挤出机(专利号:02257004.7),一种油料的低温制油及油料蛋白制取方法(申请号:200510056861.2),多功能榨油机(申请号:200620095166.7)等。有关资料报道,如王栓祥.大豆膨化浸出新工艺.新华社信息,武汉1996年5月10日专电.上述大豆挤压膨化工艺,能使原浸油设备的浸出能力提高30%~50%。国外涉及该项技术的专利,如改进的大豆加工(专利号:EP0341020,申请人:The French Oil MillMachinery Company,发明人:Upchurch Ray),该专利省去传统浸油预处理工艺的软化、轧坯、预榨工序和设备,增加了挤压膨化工序和设备。挤压膨化大豆时,进入挤压机的物料粒径为0.254mm~0.508mm,带压力热蒸汽直接射入螺杆和套筒之间的物料,加热物料。挤出物的后续浸出制油工艺与传统浸出制油工艺过程相同。该专利没有指出大豆挤压膨化工艺的参数,以及采用该大豆挤压膨化工艺的效果,如原设备浸出能力的提高程度和粕的残油率减少程度等。
美国Anderson公司为代表的挤压大豆(油料)浸油预处理工艺是国际上公认的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先进技术。其大豆浸油预处理工艺为:大豆清理→破碎→软化→轧坯→挤压膨化→烘干→浸出,即在大豆不挤压的传统大豆浸油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豆的挤压、烘干工序和设备。
发明专利-浸出法制取大豆油脂预处理过程中的大豆挤压膨化工艺(专利号:98115743.2,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发明人:申德超)简化了上述预处理工艺,其大豆浸油预处理工艺为:大豆清理→粉碎→挤压膨化→浸出,省去了传统的软化、轧坯、蒸炒工序和设备。试验研究和生产试验的实践表明,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
主要原因是:
上述现有专利技术的大豆挤压加工方法的参数和大豆挤压加工装置的结构及其参数均不够合理。
只有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才能达到进一步简化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大豆(油料)挤压膨化浸油预处理工艺、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浸出制油的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措施是,提供一种用于大豆浸油预处理工艺的大豆挤压装置,其中所述的挤压装置的套筒整体由轴向对开式的第一节套筒2、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和第四节套筒7组成,所述套筒由后及前安装,套筒整体为轴向对开式,工作时第一节套筒2、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和第四节套筒7闭合,由紧固件14、紧固件16、紧固件13、紧固件17、紧固件12、紧固件18、紧固件11和紧固件19锁紧上述各节套筒的上下部,第一节螺杆1、第二节螺杆6和第三节螺杆10由后及前套装在主轴15上,随主轴15一起转动,组成螺杆整体,主轴15上的第一节螺杆1、第二节螺杆6、第三节螺杆10的外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第四节套筒7内表面的连续的内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节螺杆6、第三节螺杆10的外螺纹的螺旋角与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第四节套筒7内表面的连续的内螺纹的螺旋角大致相等;第三节螺杆10小端端面与模板8内表面之间的体积应为第三节螺杆10小端转一转时推出物料体积的2倍~10倍;螺杆整体的压缩比为5~20,长径比为5~15;模板8的模孔9的孔径为Φ8mm~Φ22mm可调,模孔9的长度为10mm~40mm,可调;拆掉摸板8和上述各节套筒的上下部的紧固件,由第一节套筒2、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和第四节套筒7组成的两个对开式整体,分别绕枢转轴A、B点向外转动,使套筒整体沿轴向分开;第一节套筒2不被加热或冷却,第二节套筒4、第三节套筒5和第四节套筒7的外表面由带压力的热蒸气或电加热,由冷却水或空气强制冷却,筒温可自控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6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力自动机的制造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伽玛校正表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