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莫司琼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1546.1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林;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成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3/06 | 分类号: | C07D403/06;A61P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0242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莫司琼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四氢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雷莫司琼(Ramosetron)化学名称为{(R)-5-[(1-甲基-IH-吲哚-3 -基)羰基]}-4,5,6,7-四氢-IH-苯并咪唑},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5-HT3受 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和成人癌症化疗、放疗和手术后引发的 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作为已有制备方法,在日本专利(日本平6-25153)中记载的雷莫司琼 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是在磷酰氯存在下使用1-甲基-1H-吲哚与N,N-二乙基- 4,5,6,7-四氢苯并咪唑-5-甲酸酰胺或N-[(4,5,6,7-四氢苯并咪唑-5-基)羰 基]吡咯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外消旋体的雷莫司琼,然后通过光学活性拆分 剂进行光学拆分得到雷莫司琼。由于该制造方法在反应过程中使用了4,5,6,7- 四氢苯并咪唑-5-甲酸的酰胺衍生物,因此工业生产成本较高,且在使用光学 活性的4,5,6,7-四氢苯并咪唑-5-甲酸的酰胺衍生物作为原料时,得到的也是 外消旋体的雷莫司琼,因此效率较低。其反应原理如下:
另外,在中国专利(CN1696128)中介绍了以1-取代酰基-4,5,6,7-四氢 苯并咪唑-5-甲酰氯代替4,5,6,7-四氢苯并咪唑-5-甲酸的酰胺衍生物,在 磷酰氯作用下与1-甲基-1H-吲哚进行缩合,然后水解脱保护基来制备盐酸雷 莫司琼的方法。该制备方法中,中间体过程较长,规模化生产难于控制,生产 效率较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其反应原理如下:
作为上述方法的改进方法,在最近的专利文献(CN1847242)中介绍了在 烷基铝的作用下使1-甲基-1H-吲哚与光学活性的4,5,6,7-四氢苯并咪唑-5- 甲酰氯进行缩合,得到了高光学活性的雷莫司琼的方法。但该制备方法中,反 应过程需要在较低温度(-25~-40℃)下进行,致使规模化生产难于控制,并 且烷基铝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作为规模化生产过程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 其反应原理如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收率、安全、操作过程 简便的雷莫司琼的合成方法,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合成雷莫司琼{(R)-5-[(1-甲基-IH-吲哚-3-基)羰基)]-4,5,6,7 -四氢-IH-苯并咪唑}(I)的方法,其合成过程如下:
将N-甲基吲哚(II)与(R)-4,5,6,7-四氢-1H-苯并咪唑-5-甲酸(III) 在惰性溶剂中于三氟乙酸酐((F3CO)2O)和多聚磷酸(PPA)存在下进行缩合从而 一步制得雷莫司琼(I)。
反应原理如下:
上述雷莫司琼的合成方法中,N-甲基吲哚(II)、(R)-4,5,6,7-四氢 -1H-苯并咪唑-5-甲酸(III)及三氟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4∶1~4,优选 为:1∶1~2∶1~2。
本发明多聚磷酸的用量以质量百分比计为N-甲基吲哚的1~10倍,优选 1~6倍。
本发明所述惰性溶剂为乙腈、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1,2-二氯乙烷、苯或甲苯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为乙腈、二氯甲烷或甲苯。
本发明反应温度为0~110℃,优选为20~80℃。
本发明反应时间为1~10小时,优选为2~7小时。
本发明雷莫司琼的合成方法中,采用三氟乙酸酐((F3CO)2O)和多聚磷酸 (PPA)作为反应的缩合剂,将N-甲基吲哚与4,5,6,7-四氢-1H-苯并咪唑-5- 甲酸直接进行反应,避免了先制备将4,5,6,7-四氢-1H-苯并咪唑-5-甲酸的 酰氯或酰胺等衍生物,再缩合的工艺过程,选择性好,收率高,操作简便,安 全可靠,适合规模化生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不仅 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成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成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