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342.6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汤代明;成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复合 纳米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这种复合纳米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光电转化性能。
背景技术
复合纳米材料,特别是跨维度、跨体系的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当前纳米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纳米器件重要基础。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大的激子结合能、稳定、无毒等特点。氧化锌纳米结构一直是纳米科学的热点和前沿。除了在它已经普遍应用的陶瓷、染料和医学方面,最近被发现的纳米激光器、纳米发电机以及良好光催化性质,进一步的激发了各国科学家对氧化锌纳米结构制备和应用的热情。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制备已经有很多报道,例如热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激光法等等。但是氧化锌复合纳米材料的报道比较少,而能实现器件功能的制备方面的报道就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在导电玻璃上生长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新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太阳能光电转化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温热蒸发方法,以氧化锌粉末为蒸发源和锌源,氩气为载气,空气为反应气体,氧化锌粉末在高温区蒸发、分解成锌蒸汽和氧气,锌蒸汽由载气携带到低温区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上聚集成锌微米球,同时通过表面氧化、外延生长形成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
其中:
作为蒸发锌源的高温区温度区间在1300~1500℃。
作为产物收集的低温区温度区间在200~400℃。
升温速率为25~35℃/分钟,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
氩气流量在50~300毫升/分钟,空气流量在5~20毫升/分钟。
采用本发明获得的复合纳米结构以及技术参数范围为:锌球直径:3-20微米。氧化锌纳米棒直径:50-500纳米,长度:2-10微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制备的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是锌微米球和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结合了金属导电良好和半导体光电化学特性,并通过低温沉积直接生长在导电玻璃基片上,可以直接构建光电化学器件,有利于材料的性能表证和应用研究。
2、本发明采用水平化学气相沉积管式反应炉,以氧化锌作为蒸发源;以氩气作为载气;氧化锌高温蒸发、分解,并由载气携带到低温区,通过锌蒸汽凝聚、表面氧化、外延生长等过程形成一个由纯锌核心-氧化锌纳米棒外壳的复合纳米结构,并沉积在预置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片上。这种复合纳米结构有机结合了金属良好导电性与半导体优良的光电化学特性,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太阳能光电转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氧化锌粉末,2为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3为热电偶。
图2.实施例一中所制备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a)和(b)分别为低倍和高倍图像。
图3.实施例一中所制备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与比较结果。(i):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电极,75W氙灯;(ii):作为参考材料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75W氙灯;(iii):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电极,没有光照。
图4.实施例二中所制备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a)和(b)分别为低倍和高倍图像。
图5.实施例三中所制备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a)和(b)分别为低倍和高倍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装置结构如下:
加热装置为水平管式炉,反应容器为30mm直径的刚玉管,控温和测温通过插入炉中热电偶3实现。在高温区放置蒸发源氧化锌粉末1,低温区放置ITO导电玻璃2,升温以后进入空气和载气,把蒸发、分解产生的锌团簇运载到低温区沉积在氧化铟锡(ITO)玻璃上。通过聚集成球,表面氧化、外延生长,形成锌-氧化锌复合纳米结构。
本发明的机理是:根据锌-氧相图,以及氧化锌的化学性质,高温(超过1300℃)的惰性气氛中,氧化锌分解生成锌和氧气,在低温区(低于锌的熔点419℃)的氧化气氛中,锌与氧形成锌-氧化锌两相共存的平衡状态。首先锌从气相凝结成液相,并在氧化铟锡上形成液滴,并逐渐固化形成锌的小球,同时锌小球表面被氧化。由于锌与新形成的氧化锌之间的晶格常数不匹配,氧化锌层会形成很多岛状结构,而后续由气相中的锌和氧形成的氧化锌与这些小岛状结构有外延关系,最后形成核心是锌球,外层为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结构。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