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9706.9 | 申请日: | 200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1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纪欣;邢程;史学深;陈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淀粉医疗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58;A61L15/64;A61L24/08;A61L3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 |
| 地址: | 美国16192海岸公路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性 淀粉 吸收性 止血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材料为带有亲水基团且可直接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的醚化变性淀粉、或醚化和交联的复合变性淀粉、和/或醚化和酯化的复合变性淀粉,分子量为15,000~2,000,000,变性淀粉的颗粒粒径为10~1000μm;粘度计转子转速为60转,变性淀粉溶液浓度为6.67%,温度为37℃,6.67%淀粉溶液粘度为30~557.9mPa·s;常温下变性淀粉吸水饱和时,用质构仪测粘性功,测试条件为应力100g,速度为1mm/sec,粘性功为60~100g·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颗粒粒径为30~500μm,且粒径在30~500μm的淀粉颗粒占总淀粉颗粒重量不低于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颗粒粒径为50~2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变性淀粉包括羧甲基淀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变性淀粉包括羟乙基淀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性淀粉止血材料为止血球或止血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性淀粉由醚化变性淀粉原料、或醚化和交联的复合变性淀粉、和/或醚化和酯化的复合变性淀粉原料依序经凝聚、制丸、然后筛分制得,分子量为15,000~2,000,000,颗粒粒径为10~1000μm,37℃,6.67%淀粉溶液粘度为30~557.9mPa·s,常温下变性淀粉吸水饱和时的粘性功为60~100g·mm,其中,所述的凝聚后制丸是将变性淀粉原料置于沸腾机内,加入蒸馏水,在40~50℃下,制成多孔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孔颗粒制成膜状或层状附着在纤维织物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变性淀粉还包括阳离子淀粉。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和交联的复合变性淀粉包括交联羧甲基淀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性淀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的用途,还用于外科术后防粘连材料、促进组织愈合材料、外科密封剂、伤口免缝组织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12.一种变性淀粉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材料为带有亲水基团且可直接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的醚化变性淀粉,或醚化和交联复合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二种的组合物,分子量为15,000~2,000,000,颗粒粒径为10~1000μm,按1g样品所能吸水的最大量计,其吸水倍率为1~100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性淀粉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颗粒粒径为30~500μm,且粒径在30~500μm的淀粉颗粒占总淀粉颗粒重量不低于9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变性淀粉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变性淀粉至少包括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阳离子淀粉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变性淀粉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化和交联复合变性淀粉包括交联羧甲基淀粉。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变性淀粉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性淀粉止血材料包括变性淀粉止血粉末、变性淀粉止血颗粒、变性淀粉止血球、变性淀粉止血气雾剂和汽雾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淀粉医疗公司,未经美国淀粉医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7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