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波浪能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7501.7 | 申请日: | 2008-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鲁健 |
| 主分类号: | B63H19/04 | 分类号: | B63H1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715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波浪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动力学领域。
背景技术
1、液体压力泵技术:
液体压力泵:其外形像“千斤顶”类似的装置,里面有开关,并有弹簧,由两个能紧密套在一起的钢筒等组成,其受压伸缩作功时能产生“液压流”,能像离心泵一样抽水、油或其他液体。
2、离心泵技术:
离心泵是众所周知的,是利用“大气负压的原理”工作,其外形像蜗牛壳一样,有出水口、进水口,内有叶轮,离心泵在发动机带动下转动作功可以抽水、油或其他液体。
发明内容
1、海上波浪能发动机的结构:
它由以下部件组成:(见附图1)
①液体压力泵:(简称“液压泵”、“压力泵”)数量可达数千个(为了让人一目了然地理解其运作原理,附图中只画了一个),它设置在轮船底壳与甲板承重层中间。
②离心泵:设置在轮船尾部,其轴与波轮(螺旋桨)同轴相连。
③液压油管:连接压力泵与离心泵,实现两种泵之间的油路循环。
④波轮:即螺旋桨,在轮船尾部,其轴与离心泵的轴同轴相连。
⑤轮船底壳
⑥甲板承重层:几乎是除了轮船底壳之外的所有轮船部分。
⑦集装箱
⑧伸缩材料
⑨船舷
本发明的轮船与现有轮船的区别和不同点:现在所有的轮船它的底壳和甲板承重层都是一体的;本发明所使用的轮船,它的底壳和甲板承重层之间是活动的,二者之间用可以自由伸缩的压力泵支撑并连接,也就是说,在甲板与轮船底壳之间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自由伸缩层”,数干个压力泵像“千斤顶”一样,支撑起甲板层以上所有的重量,包括轮船上的建筑,以及所有货物的全部重量(详见附图)。
2、海上波浪能发动机的运作原理:
①轮船在海上,当波浪临到船只,波浪托船上升,压力泵因在甲板承重层和轮船底壳之间,伸缩层因受压而收缩,同时,压力泵受压作功,喷出液体压力流,通过液压油管传动到轮船尾部的离心泵,液体压力流驱动离心泵内的叶轮旋转,同时,波轮(螺旋桨)因与离心泵的叶轮同轴而旋转,螺旋桨旋转波水,就推动轮船前进航行(见附图2)。
②当波浪离去,船体下降,伸缩层伸张,液体压力泵伸张(因内部有弹簧),压力泵因伸张而产生负压,通过液压油管从离心泵出口吸收液流,从而驱动离心泵叶轮旋转,波轮(螺旋桨)因与离心泵叶轮同轴而旋转,螺旋桨旋转波水,继续推动船只向前航行。如此循环往复(图1→图2→图3→图1→图2→图3),就形成了无限循环,产生了驱动轮船向前航行的动力。因为海上的波浪是随时随地都有的,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其波浪能的资源是无限的,这就为本发明提供了动能来源(见附图3)。
3、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意义影响:
本发明的特点:
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像风能、太阳能一样能提供运行成本几乎为零的能源。
②本发明所使用的装置及构造极为简单,生产成本极低,没有高科技。
③本发明的发动机,寿命极长,单从理论上讲,可以说是永不报废。
④本发明的发动机零噪音,零污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若是全世界的轮船都使用本发明的海上波浪能发动机的话,那么将可以使全世界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能节省大部分的燃料。
(2)本发明将使所有在海中航行的轮船:①航行起来,平稳性将有极大提高,上下颠簸的可能性降为零,从而使坐船的人不晕船。②使船只抵御暴风巨浪的能力将有极大提高,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1999年,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集团的“埃里卡”号油轮因遭遇风暴被巨浪冲击而断裂沉没,造成经济损失达数亿欧元。倘若,该油轮使用了本发明的装置,那将完全会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和巨额损失。这两种有益效果,是因为在轮船底壳和甲板承重层之间,使用了液压泵的能量缓冲技术。
(3)因为本发明是波浪能发动机,能够提供运行成本几乎为零的巨大能源,所以①可以在巨型轮船上建造发电厂,建造海上工厂,为人类发展海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基础。②在西方一些沿海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在海上飘浮着的房屋,房屋与房屋相连就能形成海上城市,想像一下,在这些海上飘浮的城市下面若使用本发明的海上波浪能发动机技术,不但能让住在海上楼房之中的人更加舒适(见上述“不晕船原理”),而且能得到运行成本几乎为零的充沛的能源。对本发明的这项应用,将为人类迁居海洋,建立海洋文明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基础。这项应用的意义:有可能解决人类能源危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鲁健,未经陈鲁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叉装车
- 下一篇:一种带安全装置的自行车折叠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