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以及使用该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4599.0 | 申请日: | 2008-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若木政利;半那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161;H01L29/38;H01L29/04;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耀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以及 使用 有机 el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Si、Ge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使用该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可以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外围电路的高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有半导体层使用了多晶硅的多晶硅TFT。尤其有为了在更低的温度下形成TFT而使用导入了Ge的多晶SiGe作为半导体层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申请JP-A-2002-231958中披露了为了提高迁移率特性而在晶界上偏析Ge的结构。
但是,在背景技术中,难以在低温下形成显示高迁移率的多晶SiGe膜。因此,难以在软化温度较低的廉价玻璃基板上形成元件。为了解决该问题,有使用激光退火的方法。但是,这种情况存在因增加激光退火工序而增大了处理成本的缺点。另外,在激光器的维护方面存在成本较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需在低温下使用激光退火即可形成高品质的多晶体薄膜,从而获得迁移率特性良好的TFT,并且提供使用该TFT的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中,形成使Ge浓度在绝缘基板侧较高的结构。这样的Ge浓度分布可以通过RBS(卢瑟福反向散射)等进行评价。通过提高绝缘基板侧的Ge浓度,可以在低温下生成成膜初期的晶核。此外,为了促进各向同性成长以使基板侧表面可以被晶核覆盖,控制晶面取向性以使其成为随机的。而且,降低膜表面侧的Ge浓度。而且,使膜表面侧的晶面变成(110)、(111)、或(100)的取向。这些结晶取向性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来评价。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晶粒致密成长。
为了形成这样的膜结构,使用利用GeF4和Si2H6的反应热CVD形成膜。尤其,为了增大绝缘基板侧的Ge浓度,在成膜初期增大了导入的GeF4气体浓度。通过提高该浓度,可以在450℃的较低温度下形成Ge浓度较高的随机取向的晶核。然后,通过降低GeF4浓度,并且最优化Si2H6流量、He等载流子气体的流量以及气体压力等,可以形成显示良好结晶性的、取向性高且Ge浓度低的半导体膜。
使用该半导体膜,形成如图1所示的TFT。该TFT可以在不使用激光退火工序的情况下形成高品质的结晶膜。此外,通过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中使用该TFT,可以以低成本提供有机EL显示装置。此外,通过将其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或外围电路中,可以以低成本提供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提高Ge浓度,可以降低结晶化温度,并且可以在低温下形成高质量的晶核。此外,通过形成随机取向,可以利用晶核覆盖基板侧表面。而且,其后的优先成长面的选择自由度变大,并且通过调整成膜条件可以进一步控制成长面。
在本发明中,在膜表面侧控制为(110)、(111)和(100)取向。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晶粒致密成长。这样,可以降低栅极绝缘膜界面的缺陷能级密度(defect level density),并且可以提供阈值(Vth)偏移较小的、稳定特性的TFT。此外,通过降低Ge浓度,可以减小TFT的截止电流。
此外,本发明的TFT可以在低温下形成,而且也不需要激光退火。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制造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顶栅型TFT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使用顶栅型TFT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使用顶栅型TFT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使用底栅型TFT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使用底栅型TFT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顶栅(top gate)型TFT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的绝缘基板1上,通过PECVD(等离子体增强CVD)法形成SiN膜2和SiO2膜3作为基底层。在其上形成多晶SiGe膜作为半导体层4。该SiGe膜使用了这样的结构:在基板侧20nm以下的区域Ge浓度较高且结晶取向性为随机的,并且在膜厚40nm以上的区域Ge浓度较低并且显示(110)取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