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MOSFET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9252.1 | 申请日: | 200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3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拉杜·苏尔代亚努 | 申请(专利权)人: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源;张天舒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osfet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碰撞电离MOSFET和制造该碰撞电离MOSFET 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规模进入 纳米领域,60mV/decade的亚阈值斜率的物理限制代表了一个基本问 题。
因此,一种作为碰撞电离型MOS已知的新型器件由于其给出了 5mV/decade的亚阈值斜率而受到关注。这些器件具有被掺杂了不同 的导电类型的源极和漏极,一个是N和一个是P,这使得制造这样的 器件,尤其在纳米级别下,比传统的CMOS器件更加困难。
Choi等人在IEDM学报2004第203至206页中公开的80nm Self-Aligned Complementary I-MOS Using Double Sidewall Spacer and Elevated Drain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Amplifiers with High Linearity中描述了一种相当复杂的I-MOS制造方法。
另外,Gopalakrishnan等人在2005年1月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第一期第52卷的Impact Ionization MOS(I-MOS)- Part II:Experimental results中描述了稍微简单一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制造I-MOS的方 法。
该方法可容易地提供I-MOS器件,其对源极区域和栅极区域之 间的i区域长度进行了精确控制并且其漏极区域精确自对准到栅极。 该方法进行了充分地自对准,换言之,源极注入和漏极注入二 者自对准。这就比Choi等人的使用一个非自对准光刻步骤的方法和 Gopalakrishnan等人的使用两个非自对准光刻步骤的方法有优势。因 此,这些现有技术的方法需要更加精确的掩模来进行注入步骤,这极 大地增加了这些方法的难度和成本。
在Choi等人的方法中,存在一个三重侧壁隔离层。由于每一隔 离层的形成都需要蚀刻步骤,所以Choi等人的方法将会从已经注入 的区域中去除掺杂物,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器件性能。相反,本发明的 方法不需要在已经注入的区域上沉积隔离层。
在一种方法中,栅极结构包括堆叠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隔离 层;并且选择性地蚀刻掉栅极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堆叠的第二侧上 进行倾斜注入;并且在隔离层上进行HF湿法蚀刻以从所述堆叠的第 二侧上去除隔离层,在所述堆叠的第一侧上留下隔离层。
在另一种方法中,该方法包括在对半导体层施加掩模的步骤之 前在上述堆叠的第二侧上进行氮注入的步骤。在该方法中,选择性地 蚀刻掉栅极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堆叠上执行氧化步骤以在没有氮 注入的情况下优先氧化所述堆叠的第一侧;并且执行湿法蚀刻以优先 地蚀刻掉第一侧上的堆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仅通过示例来描述所述 实施例,其中:
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的侧 视图;以及
图7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的侧 视图。
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而非按比例绘制的。在不同的附图中对相 同或相似的部件给予相同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在掩埋绝缘层4上(在该示例中为掩埋氧化物层4) 提供半导体层2。在该实施例中,半导体层2是硅制的,但是这不是 必须的,该方法不需要任何特殊半导体材料来进行工作。
其后沉积一些层,包括高k栅极电介质层6、栅极电介质层6 上的金属栅极层8以及和金属栅极层8上的多晶硅栅极层10。其后, 例如通过使用硬掩模、使硬掩模形成图案、并且其后使用硬掩模作为 掩模来蚀刻这些层从而使这些层形成图案以形成栅极堆叠14。其后 可去除硬掩模。还可使用使栅极堆叠14形成图案的其它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X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X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9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