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害虫捕获器及害虫捕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3209.4 | 申请日: | 2007-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真也;田田美健治;高桥信晴;由井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球制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01M1/14 | 分类号: | A01M1/14;A01M1/02;A01M1/20;A01N25/34;A01N51/00;A01N65/00;A01P1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松龄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捕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将苍蝇、小蝇等害虫引诱到容器内并进行捕 获和/或控制的害虫捕获器及害虫捕获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害虫驱除装置,使用了使杀虫成分在环境大气中 扩散的装置。这种装置中,有使用电力的装置,也有使用发热物质的 装置。
另一方面,使用了具有容器的害虫捕获器,该容器在其内部包含 含有害虫引诱剂的液体。这种害虫捕获器在使用时从设在容器中的开 口向环境大气中放出害虫引诱剂。于是,被害虫引诱剂引诱的害虫经 由开口而进入上述容器内,浸在害虫引诱剂中并被溺死,或者被同时 使用的杀虫剂杀死(专利文献1)。
另外,有人提出了一种将与粘性捕获部位相接触的苍蝇粘住并将 其捕获的捕获器,该粘性捕获部位由粘性网或粘性粘附层形成(专利文 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3-70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2-1426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引诱剂为液体,因而产生难以处置 且内容物容易泄漏的问题。另外,由于难以捕获害虫,因而有必要另 外设置粘性板等捕获具。另一方面,即使是像专利文献2中所示配备 引诱液或粘性板、粘性捕获部位的捕获器,也由于当害虫停留在其表 面上时,由于只是害虫的脚尖的细毛或爪进行接触,因而产生得不到 充足的捕获力且害虫再次逃出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 捕获和/或控制被引诱至容器内的害虫的害虫捕获器。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如下所述的害虫捕获器及害虫捕获方法。
(1)一种害虫捕获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容器,以及
层状地容纳于上述容器内且含有害虫引诱剂的多个胶粒,
其中,在层状的胶粒之间,形成害虫能够进入的空隙。
(2)一种害虫捕获器,包括:
具有开口的容器;
容纳于上述容器内且含有害虫引诱剂的害虫引诱部件;以及
在上述容器内层状地容纳在开口和害虫引诱部件之间的多个胶 粒,其中,
在上述层状的胶粒之间,形成害虫能够进入的空隙。
(3)根据(1)或(2)所述的害虫捕获器,其特征在于,胶粒的尺寸为 5~25m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害虫捕获器,其特征在于,胶粒的 数量为50~200/100cm3。
(5)一种通过胶粒来捕获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至少一面上具 有开口的容器内容纳多个胶粒,形成在胶粒之间具有空隙的胶粒层, 通过使害虫潜入至胶粒层内部且无法返回,从而将其捕获。
(6)一种使用胶粒来捕获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至少一面上具 有开口的容器内容纳害虫引诱部件和多个胶粒,在开口和害虫引诱部 件之间形成胶粒之间具有空隙的胶粒层,并在从开口进入的害虫通向 害虫引诱部件的路径中设置胶粒层,从而将害虫捕获。
在本发明的害虫捕获器中,在容器内层状地容纳有多个胶粒。层 状是指如后述的图2所示,在容器内向上方(图2中的上方向)垒积多 个胶粒的状态。并且,优选胶粒层的数量为3层或更多层。如果胶粒 层数过少,则曾经进入的害虫有可能逃出。如果胶粒层的数量在上述 范围内,则能够妨碍进入的害虫后退,给胶粒自身赋予害虫捕获作用, 并且该作用未饱和,因而是有利的。此外,在后述的图2所示的一个 实施例中,胶粒层的数量为6层。
而且,在容器内的胶粒之间,形成有允许害虫进入容器的深处(底 部)的空隙(以下简称为空隙)。该空隙根据害虫的大小而变动,但对于 苍蝇、小蝇等优选为2~5mm,对于蚂蚁、木虱、潮虫、蟑螂等优选为 5~10mm。可以通过改变胶粒的尺寸(例如大小和长度)或容器内的胶体 的容纳状态的方法来调节该空隙。
容纳于本发明的害虫捕获器中的胶粒只要具有吸湿性且能够形 成胶体就没有限定。另外,胶粒的形状可以为球状、棒状、立方形状、 长方形状等的固定形状以及与其类似的形状,或者多边形状、碎片状 等的不固定形状,然而,重要的是,胶粒以产生害虫能够进入容器深 处的空隙的方式容纳。另外,胶粒可以为均匀的形状,也可以为不同 尺寸的胶粒混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球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地球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3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