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9540.9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兵藤幸次;田中哲二;酒井荣一;石丸源一郎;高桥智雄;山崎恭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TCM株式会社;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59/12;E02F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车辆 变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式装载机等工业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将发动机的输出转矩经由转矩变换器(以下称液力变扭器)传递给变速箱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计算出液力变扭器的输入轴侧和输出轴侧的转速比即速度比,若该速度比到达预定的规定值,则自动使其加档或减档。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88594号公报
但是,例如,在使轮式装载机急冲入堆积的砂土中并进行挖掘作业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驱动力。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由于在液力变扭器的速度比较大时自动进行加档,例如即使在1速状态下急冲入砂土中,会出现在将要突入之前被加档到2速的情况,所以存在在掘削作业时不能够得到充足的驱动力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工业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具有:速度比检测部,检测液力变扭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速度比;变速控制部,若检测的速度比为第1规定值以上则对变速箱的速度级进行加档,若检测的速度比为小于第1规定值且的第2规定值以下则进行减档;操作部件,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对向1速的减档进行指令。在通过操作部件指令减档时,变速控制部不拘于由速度比检测部检测的速度比,以规定时间将速度级维持在1速。
优选允许在以2速行驶时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向1速切换,并禁止 在以3速以上行驶时向1速切换。
优选在没有通过操作部件指令减档时,将行驶时的最小速度级限制在2速。
还具有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设定变速箱的最大速度级的速度级设定部,在加档时能够将速度级限制在设定的最大速度级以下。
优选操作部件被设置在操作作业用致动器的作业用操作部件上或其附近。
本发明的工业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具有:转速检测部,对液力变扭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各转速进行检测;电磁阀控制部,对变速箱变速用的电磁阀进行驱动;变速控制部,具有对由转速检测部检测的信号进行输入的输入部、以及根据输入到该输入部的信号对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速度比进行计算的计算部,若所计算的速度比为第1规定值以上则对变速箱的速度级进行加档,若所计算的速度比为小于第1规定值的第2规定值以下则进行减档;操作部件,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发出向1速减档的指令。变速控制部还具有:存储部,在该存储部中设定有规定时间,该规定时间比在挖掘作业时从使速度级降到1速直到使车辆急冲入砂土所需的标准时间大;输出部,在通过操作部件发出向1速减档的指令时,不拘于计算的速度比,向电磁阀控制部输出控制信号,在规定时间期间将速度级维持在1速。
以上的变速控制装置优选适用于下述的工业车辆上,该工业车辆具有:四个轮胎;被轮胎支承并以能够折曲的方式设置的车身;构成车身的前侧车架及后侧车架;设在后侧车架的前侧的驾驶室;设在后侧车架的后侧的发动机室;相对于前侧车架能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设置的斗杆;能转动地设在斗杆的前端的铲斗。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操作部件指令减档时,能够将速度级以规定时间控制在1速,因此,在根据液力变扭器速度比进行变速控制的情况下,不会进行不希望的加档,作业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各速度级的车速和驱动力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驾驶室内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的控制器的变速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液力变扭器速度比和液力变扭器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8是说明挖掘作业时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业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M株式会社;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未经TCM株式会社;日立建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