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结沟槽器件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31570.5 | 申请日: | 2007-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E·D·德弗莱萨特;R·W·拜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9/6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申发振 |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沟槽 器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半导体结构,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引入了超结的 沟槽型半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超结结构已经为本领域所熟知,并且在例如以下文献中被描述: Fujihira的“Theory of Semiconductor Superjunction Devices”,Jpn J.Appl.Phys.,Vol.36(1997),pp.6254-6262;Fujihira和Miyasaka 的“Simulated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or Superjunction Devices”,Proc.of 1998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ICs,Kyoto,Japan,pp.423-426;Strollo和Napoli的“Optimal ON-Resistance Versus Breakdowm Voltage Tradeoff in Superjunction Power Devices.A Novel Analytical Model”,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Vo.48,No.9,September 2001, pp.2161-2167;以及Gerald Deboy的“The Superjunction Principle as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IEEE ISIE 2005,June 20-23,2005,Dubrovnik,Croatia,pages 469-472。在其 最简单的形式中,超结结构采用了大量交替排列的P和N掺杂的半导 体层或区域,条件是这些层的掺杂是电荷平衡的,或Na*Wa=Nd*Wd, 其中Na和Nd为P层和N层的掺杂浓度,而Wa和Wd为这些相同 层的宽度。流经该超结结构的电流对于大部分是平行于P-N结平面 的。超结结构经常用于高电压(以及高功率)半导体(SC)器件,用 于获得相对高的击穿电压同时最小化串联导通电阻。超结结构促进了 这种性能的期望的组合。超结器件也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例如, 由奥地利Villach的Infineon生产的CoolMOSTM系列器件。
在沟槽型功率器件中应用超结结构已为人所知。图1示出了在沟 槽型沟道23与漏极29之间的漂移空间22中采用超结结构21的现有 技术的N沟道沟槽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沟槽MOS)器件20。器件 20包括N+衬底(例如,漏极)29,其上已形成有超结结构21,超结 结构21包括多个平行的垂直排列的例如硅的N型区25和P型区26, 中间形成了PN结27。超结结构21的下部28与衬底29接触,其与 电触点291一同形成沟槽MOS器件20的漏极。P型体区32位于包 含超结结构21的漂移空间22的上方。沟槽31从上表面39延伸通过 体区32到达超结结构21的上部35。沟槽31被内衬有栅极电介质(例 如,SiO2)36。栅极电介质36内的沟槽31的内部利用具有栅极触点 381的栅极(例如,掺杂多晶硅)38填充。具有源极触点341的N+ 源极区域34形成在沟槽31的两侧上的P型体区32内,通过栅极电 介质36与栅极38隔离。在适当偏置时,源极-漏极电流30(简称“ID”) 从源极触点341和源极34流经P型体区32中基本垂直的沟道23至 由超结结构21的N型区25形成的漂移空间22中,到达漏极区域29 和漏极触点291。沟槽31、栅极38和源极34的长度尺寸37基本垂 直于超结结构21的平行N区和P区25、26以及中间PN结27的平 面。
虽然图1所示的结构是有益的,但仍期望改善其性能。因此,存 在对能够提供改善性能的改进器件结构及制造方法的需要。期望提供 沟槽和超结型半导体器件,其在提供例如改善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同时 仍能够使用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试剂制造。另外,期望提供一种改 进的器件结构及制造方法,其可以用于多种半导体材料。另外,通过 后面详细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和前述技术领域和背景技 术,将使本发明其它期望的特征和性能变得清晰易懂。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结合下面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
图1为采用传统超结结构的现有技术沟槽型半导体器件的简化 示意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未经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5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