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车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9559.5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人见佳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张 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车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用于防止沿 车辆的纵向布置在车身的侧部上的一对车门中的一个车门由于向前碰撞等产 生的力而被卡入到另一个车门内的机构的车辆车门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这种车辆车门系统,存在下述文献(例如,参见公开号为 H10-152069的日本专利申请(JP-A-H10-152069))。在车辆车门系统中示出 了一种确保在碰撞后车辆车门的可开性的车门可开性安全系统的示例。在该 示例中,杠杆构件(seesaw member)布置在前车门的后端部与中心支柱之间。 当在向前碰撞的时候将力施加到前车门上,并且前车门依次推动杠杆构件的 前臂部时,杠杆构件旋转并且前车门的后端部由杠杆构件的侧臂部在车宽方 向上向外推移,由此防止了前车门卡入到后车门内。
然而,关于在以上引用的JP-A-H10-152069中描述的示例,必 须在车宽方向上将前车门的后端部向外推移,以便防止在向前碰撞等时前车 门卡入到后车门内。为了该目的,例如存在如下所述的各种限制。
特别地,杠杆构件必须被旋转以便将前车门的后端部在车宽方 向上向外推移,并且为了该目的,在向前碰撞等之后,前车门必须朝向车辆 的后方移动并且推动杠杆构件的前臂部。
另外,为了使前车门在以上提及的向前碰撞等时朝向车辆的后 方移动,在前车门的终端边缘部与后车门的终端边缘部之间必须预留宽的间 距,以便使前车门的终端边缘部和后车门的终端边缘部不会彼此干涉。
此外,为了在车宽方向上将前车门的后端部向外推移,由杠杆 构件施加到前车门上的推动力必须大于由车门锁施加的使前车门和车身固定 于彼此的保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引起各种限制的情况下, 防止在向前碰撞等时一个车门被卡入到另一个车门内的情况的车辆车门系 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车门系统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 车门,其沿车辆的纵向布置在车身的侧部上,并且分别具有在车辆的垂直方 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终端边缘部,其中,所述一对第一和第二车门的状态 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在车辆的纵向上所述一对第 一和第二终端边缘部面向彼此,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在车宽方向上所述一对 第一和第二终端边缘部中的第一终端边缘部比第二终端边缘部更向外地放 置;驱动部件,其将所述一对第一和第二车门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 状态;碰撞检测部件,其响应于车辆的碰撞的预测和检测中的至少一个而输 出碰撞信号;以及控制部件,其控制驱动部件以便响应于碰撞信号的检测将 所述一对第一和第二车门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状态。
这里的终端边缘部是指车门外部的边缘部。
在车辆车门系统中,所述一对车门沿车辆的纵向布置在车身侧 部上,并且将所述一对车门的状态设定为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例 如在未发生车辆的向前碰撞等的正常情况的过程中,所述一对车门在各自的 侧部上设有的、在车辆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所述一对终端边缘部在车辆的纵 向上面向彼此。
另一方面,当碰撞检测部件预测或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便从 响应于车辆的碰撞的预测和检测中的至少一个的碰撞检测部件中输出碰撞信 号。当控制部件检测到碰撞信号时,控制部件控制驱动部件。这样,由驱动 部件将所述一对车门的状态从以上所述的第一状态变换为第二状态,以便在 车宽方向上将第一车门的终端边缘部比第二车门的终端边缘部更向外地放 置。
为了在车宽方向上将第一车门的终端边缘部比第二车门的终端 边缘部更向外地放置,可以使所述一对车门中的第一车门在车宽方向上向外 移动,或者可以使所述一对车门中的第二车门在车宽方向上向内移动。此外, 可以使所述一对车门中的第一车门在车宽方向上向外移动,并且同时,可以 使所述一对车门中的第二车门在车宽方向上向内移动。特别地,足以使所述 一对车门中的至少一个车门相对地移动。
因此,根据以上所述的车辆车门系统,当预测到或检测到车辆 的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上第一车门的终端边缘部比第二车门的终端边缘部更 向外地放置。相应地,例如,即使当第一车门由于向前碰撞等朝向第二车门 移动时,也能够防止第一车门卡入到第二车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9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动控制系统与制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导电性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