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轮对实际状况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3961.2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9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卡米洛·德拉里瓦;迪特尔·罗森兰德;诺贝特·布劳恩;特奥·奈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根沙伊特-MFD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1B21/20;B61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舒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轮对 实际 状况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铁路线路轨排上借助多个光束仪确定驶过的铁路车辆轮对和车轮实际状况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被分成三段,第一段用于在轮对侧导向装置的作用下滚入轮对,第二段为测量段,带有辅助导轨用以将轮对支承在两个车轮的外侧,第三段用于滚出轮对并使其进入铁路线路中。该测量装置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被设计成轨排式,测量段下的光束仪被安装在轨排上。
背景技术
例如,在以下的文献中就已公布过这种类型的测量装置:
迪特尔·霍夫曼(Hoffmann,Dieter):“在驶过的轨道车辆上检查车轮轮廓的磨损情况”。
EP 0 228 500 B2
G.豪席尔特/P.诺伊曼(Hauschild G./Neumann P.):“用ARGUS系统对轨道车辆车轮进行自动的状态诊断”,德国杂志《ZEV+DETGlas.Ann.》第124期,2000年12月12日。
WO 2004/085957 A1
D1:US-A-5 793 492
D2:WO 2004/008067 A
D3:US 2003/072001A1
D4:US-A-5 636 026
与此相关,在WO 2004/085957 A1中提及了一个地基(1),测量装置置于其上。在文件D4:US 5,636,026中设计了一块“坚固的钢板(12)”,通过这块钢板可以将测量装置牢固地固定在钢轨上,而该钢轨同样采用轨排结构。
总之,在已知的最新技术中,大多需要采用一个能承受巨大重量的支承垫,以避免测量仪和因承受驶过轨道车辆负载而弯曲的钢轨间的相对运动。而且普遍是将测量装置和钢轨安装在很笨重的混凝土底座上。这种混凝土基座的造价很高,并因此会占到总测量系统价值的一半。
现有最新技术的另一解决方案是将测量装置与铁路线路的测量段连在一起,以避免使用重型基座。由于这种连接,在轨道上滚过的铁路车辆的载荷作用下,测量装置会随着轨道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轨道与测量装置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
例如,在文件D2:WO 2004/008067 A中的设计将测量装置置入一个底槽中,而底槽用板在轨道下固定。测量装置中单个的测量仪装在底槽中有弹性的减震器中。带有用于光源和摄像机的开口的护板可防止物品从上落入底槽中,而一个气幕则保护光学窗口或透镜免受灰尘、小型物件或叶片的干扰。
另一文献D3:US 2003/072001 A1设定将光束仪安置在为轨道的每一导轨配置并与其固定连接的板上。其中,光束仪与待测物铁路车轮之间的竖直间距很小。但是,竖直方向的间距太小会降低测量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测量轮径和断面时。
在文献D1:US-A-5 793 492中公布的一个解决方案也有测量装置与被测物之间竖直距离不足的缺点。在这一解决方案中,光束仪分别装在外壳中,而外壳安装在厚钢板上。钢板(一共有三块!)放置在减震器上,与轨道(即钢轨与轨枕)无关。D1中所述的测量装置虽然因此而不受轨道弯曲的影响,但装在多块厚钢板上以及测量装置与被测物之间竖直间距明显小这些事实会增加计算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构想是,避开价格昂贵的基座和固定装置,以简化测量装置和设计出价格便宜的测量系统。
从现有的知识来看,如果测量仪和钢轨之间的相对运动不超过25mm,则先进的光束仪便可胜任测量任务。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将测量装置和钢轨分开。基于此认识,该测量装置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被弹性地铺在铁路线路上部建筑的道碴上,而用于确定轨道车辆轮对或车轮实际状况的光束仪在预先规定的测量段位置上,采用不接触测量装置其它部件的方式以及无震动地安放在铁路线路的路基上。由此省掉了制造昂贵的基座或其它将测量装置与钢轨相连的坚固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根沙伊特-MFD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黑根沙伊特-MFD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管通入装置时间敏感状态指示
- 下一篇: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