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21979.9 | 申请日: | 2007-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谷佳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谦;胡建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为了冷却内燃机,而位于内燃机内的冷却介质流路和用于冷却并循环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之间,并且进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控制。
背景技术
为控制在内燃机的水冷套(冷却水路径)内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在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路径与散热器上连接的入口外壳(inlet housing)或者出口外壳(outlet housing)的连接部上具有恒温器。该恒温器根据冷却水路径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使阀动作,并且进行控制使来自散热器的冷却水自动流入发动机的冷却水路径。作为这样的恒温器,列举有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这些恒温器在阀壳(致动器)内密封入因水的温度变化而进行固体(结晶)—液体的相变的热蜡,通过因该相变而引起的热蜡的膨胀—收缩来使连杆(rod)伸缩,从而转变为阀芯的动作使冷却水的流路开闭。
上述恒温器能够作为单体装配并直接插入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与发动机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上。或者,有时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上组装恒温器的构成构件,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内装配构成恒温器。最近,在内燃机的发动机的装配中,按构成发动机的各部分事先插入所需要的部件,并在发动机的最终装配工序中将构成发动机的各部分进行装配。因此,需求一种能够进行如下动作的系统,即,即使对于上述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也能够在事先插入恒温器等必要部件之后,进行捆绑和搬运然后进入发动机的最终组合装配工序。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能够事先插入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中,因此能够满足上述需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40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8562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恒温器在配置于恒温器室(出口外壳)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弹簧垫圈上,设置有用于在恒温器室中安装恒温器的弹压部和凸缘按压部,通过弹压部使弹簧垫圈弹压抵接在恒温器上,通过凸缘按压部使恒温器卡止在恒温器室上。由此,能够事先将恒温器插入恒温器室内,但是由于弹簧垫圈兼有恒温器的卡止固定功能和恒温器室以及发动机主体之间的密封功能,所以有可能不能够充分地满足两功能。即,这是因为,对于卡止固定,需要刚性,相反对于密封性,需要产生适当的反力的弹性,这两种特性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在入口外壳内依次组装恒温器的各构成构件,并装配构成在入口外壳内,此时也能够在入口外壳内事先插入了恒温器的状态下进入发动机构造的最终工序,因此能够满足上述的需要。但是,在入口外壳内组装各构成构件时,需要使返回弹簧成为弹性施力状态地安装固定在入口外壳和恒温器的框架之间,但是该作业极其困难,而且麻烦。
另外,存在如下预想的情况,即,这些恒温器不存在游隙地固定在出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中,在出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连接固定在发动机主体上时,在两者存在有基于设计公差等的错位等的情况下,恒温器难以跟随该错位,因此,因连接而在各部位上发生应力,从而阻碍阀的正确的开闭动作,或者损伤发动机主体与出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能够将恒温器稳定地插入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中,并且能够不妨碍恒温器的功能地在内燃机主体内连接固定冷却介质循环路径。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位于内燃机主体内的冷却介质流路和与该内燃机主体连接的散热装置侧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之间,用于控制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流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器具有:环状支撑基体,其内周缘部作为阀座;阀壳,具备因上述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而伸缩的连杆;阀芯,固定在该阀壳上并与上述阀座接触或分离;支撑框架,与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且沿上述连杆的长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引导该阀壳,而且在该支撑框架和阀芯之间弹性安装将上述阀芯向阀座侧弹性施力的施力机构;限制框架,与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并限制上述连杆的突出头部;以及垫圈,安装在上述支撑基体上;在上述支撑基体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部之间设置卡止机构,在通过该卡止机构使恒温器卡止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内的规定位置之后,夹装上述垫圈使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连接为一体,从而将恒温器安装固定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规定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山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内山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废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