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缆的管状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6289.4 | 申请日: | 2007-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雷蒙德·克拉布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20 | 分类号: | H01R4/2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缆 管状 端子 | ||
1.一种用于电缆的管状端子,所述管状端子包括:
第一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末端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配套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适于连接到电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以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末端之后与之建立电接触,以及
冷可收缩套管,具有第一管状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延伸的第二管状部分,
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被牢固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周围,
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适于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末端,以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末端时覆盖所述配套的第二连接器以及其上附接的电缆,并且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由支承芯保持在径向膨胀状态,所述支承芯可从所述第二管状部分移除,其中在所述支承芯移除之前,所述支承芯的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支承芯包括螺旋卷绕带,其中所述带在所述支承芯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端子末端的轴向末端处适于通过以下方法从所述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移除:通过将所述带从背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端子末端的所述支承芯的轴向末端撕开,从而逐圈地将所述带与所述支承芯的其余部分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至少两个支承芯被彼此相邻布置在所述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承芯具有不同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端子末端,以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配套的第三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包括从其第一管状部分延伸并适于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端子末端的第三管状部分,以用于当所述第三连接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端子末端时,覆盖配套的第三连接器以及附接到那里的电缆或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是第一冷可收缩套管,并且其中第二冷可收缩套管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周围,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包括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的第一管状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第一管状部分周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的第二管状部分适于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末端,以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第二管状部分以及所述电缆的外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包括位于邻近所述第一连接器处的第一子部分以及位于邻近所述第一子部分处的第二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二管状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二子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子部分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子部分由可从所述第二子部分移除的支承芯保持在径向膨胀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包括第三管状部分,所述第三管状部分包括位于邻近所述第一连接器处的第一子部分以及位于邻近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一子部分处的第二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一子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三管状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一子部分周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二子部分由可从所述第三管状部分的所述第二子部分移除的支承芯保持在径向膨胀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冷可收缩套管是第一冷可收缩套管,并且其中第二冷可收缩套管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周围,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状套管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周围的第一管状部分,以及卷成卷的第二管状部分,所述卷围绕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和/或其第二管状部分周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状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冷可收缩套管包括卷成卷的第三管状部分,所述卷围绕所述第一冷可收缩套管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和/或其第三管状部分周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62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