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3094.4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哲也;植冈秀晃;柴田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制 绿茶 提取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方法,该精制绿茶提取物 含有高浓度的来自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通过降低苦涩味、 以及降低由来自绿茶的食物纤维造成的杂味而改善了呈味,并且进一 步降低了蛋白质,易于饮用。
背景技术
已知儿茶素类具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和阻碍α-淀粉酶活性作 用等(专利文献1~2)。成人需要每日饮用4~5杯茶才能发挥上述儿 茶素类的生理效果。因此,为了更简单地大量摄取儿茶素类,期望有 在饮料中高浓度地配合儿茶素类的技术。
作为该方法的一种,有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专利文献3)等, 将儿茶素类在溶解状态下添加至饮料中的方法。但是,已知:在成为 配合高浓度儿茶素的对象的饮料、例如运动饮料和红茶饮料中配合儿 茶素类等的情况下,残留的来自绿茶的咖啡因和夹杂物造成的杂味和 苦涩味会极大地损害饮料的商品价值。
通常,在低温保存茶类饮料、特别是红茶类饮料的情况下,会产 生悬浊现象,即,出现形成茶乳(tea cream)的现象,作为抑制该茶乳 的手段,已知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进行茶提取液的处理的方法(专 利文献4)。另外,已知:对含有儿茶素的绿茶提取物用具有鞣酸酶活 性的酶进行处理,通过降低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可以降低苦 涩味(专利文献5、6)。另外,作为从绿茶提取物中除去咖啡因和夹杂 物的方法,已知有吸附法(专利文献7、8)、提取法(专利文献9)等。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156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3-133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昭51-11599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321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5-130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6-142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4-222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2005-270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是将用具 有鞣酸酶活性的酶处理过的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质量比大 于90/10且小于等于97/3的混合溶液相混合,随后分离生成的沉淀。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精制绿茶提取物以及配合有该精制绿茶 提取物的容器装饮料。该精制绿茶提取物的特征在于:(a)相对于固 态成分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20~90质量%;(b)非聚合型儿茶素 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0~50质量%;(c)咖啡因/非聚合型儿 茶素类的质量比为0~0.25;(d)(蛋白质+食物纤维)/非聚合型儿茶素 类的质量比在0.12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处理绿茶提取物时,尽管可 以降低苦涩味,但是,由于没有减少其它食物纤维等夹杂物,因此残 存来自绿茶的杂味,并且无法提高呈味。而且,在用具有鞣酸酶活性 的酶进行处理时,溶液中加入的鞣酸酶,由于热处理等而失活,来自 失活的酶的蛋白质残存在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中。由于蛋白质是近年 来成问题的过敏反应性物质,因此期待有降低来自酶的蛋白质和来自 绿茶的蛋白质的方法。另外,尽管除去咖啡因和夹杂物的方法也可以 降低由于咖啡因和由夹杂物造成的杂味,但是,存在着不能降低苦涩 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率地制造精制绿茶提取物的方法, 该精制绿茶提取物含有高浓度的来自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 类,通过降低苦涩味、以及降低由来自绿茶的食物纤维造成的杂味而 改善了呈味,并且进一步降低了蛋白质,易于饮用。
本发明者发现:为了同时解决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 以及与之相反的降低蛋白质、苦涩味、杂味的问题,首先,将绿茶提 取物用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进行处理,随后与规定比率的有机溶剂和 水的混合溶液相混合,并且分离生成的沉淀,从而可以效率良好地提 取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并且,所得到的提取物的苦涩味、由来自绿茶 的食物纤维造成的杂味得到了显著降低,进一步还降低了蛋白质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到机架中的电底板和光底板的模块
- 下一篇:锂可再充电电化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