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0504.0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飚;乐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12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轮对 退卸防 轴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轮对退卸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铁路货车重载提速发展的需要,对铁路车辆轮对检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轮对退卸率比以往大为增加。但现有的车辆轮对退卸机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使用年限太久,基础已发生移动,使车轴放在压力退卸机上不水平;二是设备制造厂家设计不合理,压力退卸机油缸活塞杆端部推出后直接接触在车轴端面上,而活塞杆端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材料组织结构明显变密,使其表面产生硬化,在车辆轮对退卸时容易使车轴轴颈产生变形,造成现有轮对在退卸时出现大量的轴颈镦粗现象。车轴轴颈镦粗后,其修复工作难度较大,且由于旧车轴中心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在磨床上再次装夹时很难与车轴原有的加工中心重合,再加上车轴轴颈的公差非常小,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产生台阶或尺寸超限而报废,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工厂的修车成本。由此可见,现有车辆轮对退卸后轴颈镦粗现象比较严重,处理起来效率较低,且不容易将其处理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车轴退卸时的镦粗现象、确保车轴轴身不受损伤的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由轮轴水平调整部件和轮轴退卸缓冲部件两部分构成。所述轮轴水平调整部件具有一块安装在压力退卸机的立柱凹槽中的水平基板,所述水平基板的表面上沿放置车辆轮对的轴线方向固定有一对托盘,所述托盘的底部设置有可更换式厚度调整垫,所述厚度调整垫的上面设置有用于支承车辆轮对的双圆锥面滚子;所述轮轴退卸缓冲部件由安装在压力退卸机的油缸活塞杆端部的缓冲垫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车辆轮对的轴身放置在双圆锥面滚子上,其高低位置的调节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厚度调整垫实现,使车轴中心线既达到水平状态,又与压力退卸机的油缸活塞杆中心线保持一致,这样车轴端面所受到的压力就会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又由于双圆锥面滚子的特定结构,使车轴在退卸过程中其轴身与滚子的接触始终是滚动摩擦,而不是滑动摩擦,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轴身不被磨损。另外,用材质较软的缓冲垫安装在油缸活塞杆端部,车辆轮对在退卸时由缓冲垫直接接触车轴,由于车轴钢材质远比缓冲垫的硬度大,在受压情况下,首先产生变形的是缓冲垫而不是车轴,缓冲垫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更换新品,这样车轴轴颈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效减少了轴颈镦粗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轮轴水平调整部件和轮轴退卸缓冲部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中的双圆锥面滚子磨耗后易于更换,其中的缓冲垫变形后也容易更新,能确保各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大幅降低车辆轮对在退卸时的轴颈镦粗现象,不仅大大降低了轴颈修磨工时,还大大减少了因修磨不良造成的车轴报废,进而节约了修车成本,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轴颈镦粗装置的轮轴水平调整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位为图1中防轴颈镦粗装置的轮轴退卸缓冲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铁路车辆轮对退卸防轴颈镦粗装置,由安装在压力退卸机1的立柱5的凹槽中的轮轴水平调整部件、以及安装在压力退卸机1的油缸活塞杆10端部的轮轴退卸缓冲部件构成。
轮轴水平调整部件具有一块水平基板9,水平基板9的表面上沿放置车辆轮对3的轴线方向固定有一对托盘8,托盘8的底部设置有可更换式厚度调整垫7,厚度调整垫7的上面设置有用于支承车辆轮对3的双圆锥面滚子6。水平基板9和托盘8由钢板焊接为一体,托盘8为立方盒体结构,其外侧设置有加强筋,以使其牢固可靠。厚度调整垫7直接用不同厚度的钢板材料进行剪切下料制成,设置有多块,以便于调节车辆轮对3的位置高度。双圆锥面滚子6由普通钢材车削而成,数量为二个,分别放在一对托盘8的立方盒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0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鞋跟
- 下一篇:柱塞式自动固液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