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409.7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九林;何海平;官永福;杜军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九林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滑春生 |
地址: | 0434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焦炉 拦焦二合 一双 净化 装置 | ||
1、一种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包括炉顶烟尘收集车、烟尘输送风管、拦焦集尘罩和地面除尘工作站,在炉顶烟尘收集车设有能够伸缩的装媒烟尘收集套筒和烟尘输出口,该烟尘输出口与烟尘输送风管一侧的入口对应,该烟尘输送风管沿焦炉炉长方向设置,该烟尘输送风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地面除尘工作站的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烟尘输送风管对应焦炉的每一孔炭化室处均设有一个所述的入口,在每一该入口的上边均枢接一密封盖,在每一该密封盖上端均连接一板形的启闭装置,该启闭装置与密封盖之间设有拐角;在所述的炉顶烟尘收集车的烟尘输出口设有烟尘输出伸缩套筒及其驱动机构,在该烟尘输出伸缩套筒上方设有密封盖开启机构;所述的烟尘输送风管设有两个所述的出口,并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所述的地面除尘工作站的入口对应连接;在所述的炉顶烟尘收集车上还设有拦焦烟尘收集伸缩套筒,所述的拦焦集尘罩安装在拦焦车上,该拦焦集尘罩的出口与所述的拦焦烟尘收集伸缩套筒的口部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密封盖与所述的入口的接合面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由玻璃纤维布包裹的石棉绳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尘输出伸缩套筒和拦焦烟尘收集伸缩套筒均由相互套装的内套筒和外套筒以及它们之间套筒轮组成,内套筒可沿外套筒移动伸缩,所述的外套筒固定在一钢支架内;所述的伸缩套筒的驱动机构包括:在所述的钢支架上部设有一组控制套筒伸缩的轨道和双联推杆,该双联推杆后端装有滚轮,前端与所述的双连套筒的内套筒连接,在所述的钢支架与该双联推杆之间装有套筒驱动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开启机构包括:在所述的钢支架上部设有一组控制密封盖启闭的轨道和双联推杆,在该双联推杆上装有数个置于该轨道上的滚轮,在该双联推杆的前端安装有推动启闭装置旋转的滚轮;在所述的双联推杆与钢支架之间装有启闭密封盖的驱动液压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除尘工作站包括蓄热式冷却器、布袋除尘器、风机机组、预喷涂装置、排气烟筒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蓄热式冷却器、布袋除尘器、风机机组、预喷涂装置和排气烟筒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并与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机组包括通风机、液力耦合器和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液力耦合器与通风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烟尘输送风管的两个出口与所述的两个地面除尘工作站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以及管道之间的互连管道上各装有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除尘器包括除尘器箱体、滤袋、脉冲吹尘管和压缩空气气源,滤袋上端连接在除尘器箱体内的上部,在该滤袋的上方装有脉冲吹尘管,在该脉冲吹尘管上设有多个气孔,在该脉冲吹尘管的外端通过脉冲电磁阀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该脉冲电磁阀的电控端与一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的箱体的下部设有锥形的灰斗,在该灰斗下端装有刮板输送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消烟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喷涂装置包括料仓、压缩空气管道和喷料口,其料仓下面的出料口接通压缩空气,由压缩空气将预喷涂料送入布袋除尘器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装煤、拦焦二合一消烟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式冷却器由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钢格栅板构成,在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在该外壳的下端设有冷却灰尘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九林,未经李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4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