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9076.0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齐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48 | 分类号: | B60P1/4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工程车辆上的提升机构,尤其适用于路面养护车能装卸压路机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为实现路面一致性修复压实,目前的公路养护工程车辆上基本都配备小型压路机,其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小型压路机的重量至少也在500KG以上,并且占用比较大的空间,将压路机放置在车厢内不但影响车载专用装备的整体空间布局,而且将压路机放在在车辆上装卸也不方便,装上车厢及卸下车厢既有上下搬动,且还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将压路机固定在车厢,以防止其在运输途中晃动,不仅费时费力,且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能方便地提升压路机,并能保障压路机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的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空间、成本低、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架、油缸、对称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板、摇臂架、挂钩架、第二固定板、连接销及摇臂销轴,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的油缸的缸体通过吊耳及连接销固定在固定架上,摇臂架通过摇臂销轴与固定架铰接,且摇臂架还通过吊耳及连接销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及通过吊耳及连接销与固定架连接,挂钩架固定在摇臂架上,且挂钩架上设有与能与压路机固定连接的压路机连接件。
上述挂钩架上还设有挂钩、挂钩连接件,挂钩架通过挂钩挂在摇臂架上,挂钩连接件固定在挂钩架上,压路机连接件固定在挂钩连接件上。
上述摇臂架包括摇臂、连接摇臂的第一连接轴及第二连接轴,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吊耳焊接在第一连接轴上,钩架通过挂钩挂在摇臂架的第二连接轴上。
上述固定板上设有保险链,保险链中部铰接在固定板上,保险链的两端设有能与摇臂扣接的扣钩。
上述摇臂上固定有能顶在挂钩连接件上的限位板、与保险链扣接固连的拉板、在油缸活塞杆伸出到最大位置时能插装保险杆的保险板。
上述保险板上设有带键槽缺口的保险板孔,保险杆上设有与保险板孔相配合的销,挂钩上还设有在保险杆穿过保险板孔后能进入其内的挂钩限位孔。
上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根纵向支撑件、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固定油缸的吊耳固定在第一横向支撑件上,固定摇臂架的吊耳固定在第二横向支撑件上。
上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件上方,其一端固定在纵向支撑件(1.1)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辆底盘上。
上述固定板包括立板和横板,立板一端与固定架的纵向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底盘大梁翼板连接,纵向支撑件与大梁腹板连接。
上述立板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固定架的纵向支撑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底盘大梁翼板连接,纵向支撑件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大梁腹板连接;上述压路机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压路机固定连接;摇臂架通过摇臂销轴穿过摇臂架所设的摇臂孔与固定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既能装卸压路机,又能在压路机运输过程中起到承载限位作用,能够安装在汽车前部,节省了后车厢的空间,有利于布置其他装备,同时改善了汽车底盘的桥荷分布。且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的提升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包括固定架1、油缸2、对称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板3、摇臂架4、挂钩架5、第二固定板7、连接销9及摇臂销轴10,固定架1通过第一固定板3及第二固定板7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的油缸2的缸体通过吊耳1.4及连接销9固定在固定架1上,摇臂架4通过摇臂销轴10与固定架1铰接,且摇臂架4还通过吊耳4.4及连接销与油缸2的活塞杆连接及通过吊耳1.5及连接销与固定架1连接,挂钩架5固定在摇臂架4上,且挂钩架5上设有与能与压路机固定连接的压路机连接件5.3。上述对称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板3以车体中心为对称线,左、右各一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9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