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擎保护进、排气门润滑油供给装置系统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732.1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2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赖明德;赖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明德;赖建良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保护 气门 润滑油 供给 装置 系统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灌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引擎若因燃油品质不良或机油品质不良(润滑粒子不足)或燃油喷嘴阻塞,致使润滑不足时,容易使气门阀与气门阀座干涩而密合不良,导致引擎效能低落,燃料燃烧不全产生废气,且气门阀与阀座更容易因高温与干涩而损坏与凹陷,导致气门杆顶与偏心轮之间隙不足或无间隙,歧管总成内回火气爆而车辆抛锚,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内燃机引擎或使用瓦斯燃料者都必须要装置润滑油保护系统。
而常见的引擎润滑油保护装置是由一润滑油总罐接一单一输送润滑油的油管经调节阀总成的尖锥螺牙,调节设定点滴油量的秒速,再由油管输送至引擎歧管总成与进气歧管间的旁通孔插管,利用引擎吸力将润滑油吸至各燃烧室的进、排气阀门与阀门座;另,也有润滑油不接至引擎歧管总成与进气歧管间的旁通孔插管的设计者,而是在引擎歧管总成上设置一横向排列的多插管路,润滑油经由油管输送至多插管路的单边插管,再利用引擎吸力,经由油路分管至进气歧管口插管后,进入各燃烧室。
润滑油经由润滑油总罐经由油管输送至引擎歧管总成或是多插管路,再利用引擎吸力将润滑油吸入燃烧室,但,由润滑油进入引擎歧管总成的旁通口插管时,容易粘着在壁面而难以平均分布,且就市面上四行程引擎而言,四汽缸产生引擎吸力排列顺序为1、3、4、2的跳跃式次序,将容易导致润滑油吸入不平均而使气门阀与阀座润滑不足,多插管路也是。
此外,现有的润滑油总罐有设置裸露烧结铜滤器通气孔,大多属于裸露方式设计且滤孔不足,甚至仅在润滑油总罐上设置通气孔而无空气过滤,容易使杂尘污水进入污染润滑油,进而影响供油。
因此,有鉴于现有润滑油保护系统在设计上仍有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秉持不断研究改良创新的理念,并抱持服务社会大众的决心,针对以往不足再加以改良,终设计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保护进、排气门润滑油供给装置系统的改进结构,以达成预防杂尘污水渗入润滑油总罐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保护进、排气门润滑油供给装置系统的改进结构,如此达成润滑油均匀进入燃烧室润滑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引擎保护进、排气门润滑油供给装置系统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总成,用于连接空气管路与油罐总成;一油罐总成,用以储存润滑油与供给润滑油至引擎。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锁固件将所需要的润滑油罐连接,再利用底锁件、连通管与三通管将各滑油罐内的润滑油连通,且由引擎空气滤清器所导引来的干净空气,可以凭借进气阀进入第一个润滑油罐中,再经由同为上盖总成的孔道然后通过锁固件至下一个滑油罐,如此反复动作,便可确保润滑油不会因为灰尘污水而遭到污染,同时可以使每个润滑油罐内部成为正压状态,而不会使润滑油倒吸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罐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罐组合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动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实施例组态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均流器立体透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总成;11-文氏管;111-通气孔;12-栓塞;13-进气阀;14-出油阀;15-均流器;151-分流底座;152-外壳;153-分散油管;154-油垫圈;16-缓冲空间;17-调节阀;18-油量点滴视窗;19-添油口;2-油罐总成;21-油罐外壳;22-储油罐;23-垫圈;24-油管;25-防溅片;251-透孔;26-连通管;27-锁固件;28-三通管;3-空气滤清器总成;31-空气插管;32-限流阀;4-引擎歧管总成;41-进气歧管;411-进气歧管口插管;42-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润滑油罐分解图,其是由上盖总成1与油罐总成2所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明德;赖建良,未经赖明德;赖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沼气池出料系统可更换底阀
- 下一篇:地下车库防水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