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化模块的金属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7196.0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兴;廖国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4 | 分类号: | H01L23/04;H01L23/34;H01L23/5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化 模块 金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盖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小型化模块的金属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芯片模块(如SMT模块),于基板上组装有芯片组件(如SMD组件)及金属盖,该金属盖覆盖于SMD组件外部,并以锡焊方式与模块的基板接合,以利用该金属盖形成遮蔽,提供防止电磁波干扰(EMI)及散热效果。如TW专利公告编号:297932、579073等专利案即揭示有上述的SMT芯片模块。
但是,现有的金属盖设计太占用面积,限制模块缩小化,为了缩小金属盖所占用的区域,须减少金属盖的焊接面积,但如此一来金属盖的机构强度即会受到影响,而且金属盖在测试受压时的变形量太大,容易伤害底下较脆弱的SMD元件。
再者,SMT型式的芯片模块,金属盖以锡焊方式与模块的基板接合,金属盖在重工时会与模块分离,造成模块在客户端会有主机板不易拆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小型化模块的金属盖结构,在小型化模块的有限面积之下,只需为金属盖保留最少焊接点/面积,让模块面积可进一步缩小,提高产品竞争力,并可强化金属盖的机构强度,使金属盖不易变形,以保护金属盖底下较脆弱的SMD芯片组件,且在客户端重工拆卸时,不会因金属盖脱落而造成拆卸困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化模块的金属盖结构,该模块包括一基板及至少一组装于该基板上且机构强度较强的SMD芯片组件,该金属盖覆盖于该SMD芯片组件外部,且于该金属盖上设有至少一点胶孔及多个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设于该点胶孔的外围,该点胶孔及所述的通气孔的位置为对应于该SMD芯片组件的上方,通过该点胶孔将胶体填充于该金属盖与该SMD芯片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该金属盖设置点胶孔,以利于填入胶体,并于该点胶孔的外围设置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可在胶体填充时,因表面张力,使胶体停止扩散到其它芯片组件,以避免其它组件沾胶。
2)本实用新型胶体填满金属盖与芯片组件之间的缝隙,并提供适当的支撑性,当金属盖受压时,可防止金属盖下陷变形,同时保护金属盖底下较脆弱的其它芯片组件。
3)本实用新型在小型化模块的有限面积之下,只需为金属盖保留最少焊接点/面积,让模块面积可进一步缩小,提高产品竞争力。
4)本实用新型的胶体可提供金属盖与模块间接合,在客户端重工拆卸芯片模块时,不会因金属盖脱落而造成拆卸困扰。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盖与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覆盖于模块上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盖与模块点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盖与模块点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金属盖与模块点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金属盖与模块点胶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模块
11基板
12第一SMD芯片组件
13第二SMD芯片组件
14金属盖
141顶板
142侧板
143开口
144凹槽
145点胶孔
146通气孔
15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化模块的金属盖结构,该模块1包括有一基板11、一第一SMD芯片组件12、多个第二SMD芯片组件13、一金属盖14及一胶体15,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SMD芯片组件12、13组装于该基板11的正面,该第一SMD芯片组件12为在模块1上找出机构强度较强、且高度适中的SMD芯片组件,该第一SMD芯片组件12可为无引脚式封装(QFN)、薄式缩小型小轮廓封装包装(TSSOP)或覆晶(Flip-chip)等型式的SMD芯片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7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