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增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523.5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慧红 |
主分类号: | F02B25/04 | 分类号: | F02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程 汽油 发动机 增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增压机构,通过机械的方式达到增压的目的。
背景技术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可知,它由于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后的废气进行吃扫,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可燃气体与废气的掺混,未经燃烧做功就排出机外,更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从扫气口出来直接流出排气口。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年5月第6页有一种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如图1所示。其结构实际上是由两个同轴同步工作的子母活塞构成的。其中大活塞及其结构同普遍应用的二冲程发动机结构完全相同,是用于做功输出动力的,所不同的是曲轴箱吸入的是纯空气,并用它对缸内废气进行吹扫。小活塞设计得与大活塞同轴并同步动作,其作用是为大活塞所在的工作汽缸内适时适量地提供可燃混合气。该发动机体积大,制造成本高,对密封性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型提供一种新的二冲程汽油机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二冲汽油程发动机。连杆小头用螺栓销连接在活塞上,连杆大头用螺栓连接在曲柄上。曲轴通过曲柄、连杆带动活塞运动。
在曲轴箱内布置有两根曲轴(2)、(3)。曲轴(2)和曲轴(3)用齿轮(4)连接。
活塞(5)布置在扫气孔(8)里,且活塞(5)能沿扫气孔(8)上下运动。
扫气孔壁上开有进气孔(7)且进气孔(7)布置在活塞(5)的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
单向阀(9)在扫气孔(8)通往气缸的出口中。
齿轮(4)用键、轴肩、挡圈分别固定在曲轴(3)和曲轴(2)上。使用本装置能达到以下效果:构造简单、工作可靠、体积小。该机在原二冲程汽油机的基础上,只增加一个小活塞及曲柄连杆机构,其结构制造并不复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曲轴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进气孔(1)、曲轴(2)、曲轴(3)、齿轮(4)、活塞(5)、扫气孔壁(6)、进气孔(7)、扫气孔(8)、单向阀(9)、排气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二冲汽油程发动机,两个活塞连杆机构布置在同一个曲轴箱里。两个活塞连杆机构通过齿轮(4)联接。
连杆小头用螺栓销连接在活塞上,连杆大头用螺栓连接在曲柄上。曲轴通过曲柄、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活塞(5)布置在扫气孔(8)里,且活塞(5)能沿扫气孔(8)上下运动。扫气孔壁上开有进气孔(7)且进气孔(7)布置在活塞(5)的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单向阀(9)在扫气孔(8)通往气缸的出口中。
附图3是曲轴连杆机构。齿轮(4)用键、轴肩、挡圈分别固定在曲轴(3)上。曲柄连杆机构由曲轴(3)、活塞(5),连杆组成。齿轮接受曲轴(2)传过来的动力带动曲轴(3)运动。曲轴(3)带动活塞(5),连杆在扫气孔(8)里往复运动。
连杆小头用螺栓、销连接在活塞上,连杆大头用螺栓连接在曲轴上。曲轴通过曲柄、连杆带动活塞运动。大活塞及其结构用于做功输出动力的。活塞(5)布置在扫气孔(8)里,且活塞(5)能沿扫气孔(8)上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3)连接。曲轴(3)带动活塞(5)上下运行。曲轴(3)和曲轴(2)之间用齿轮(4)连接,齿轮(4)用键、轴肩、挡圈分别固定在曲轴(2)和曲轴(3)上。扫气孔壁(6)上开有孔(7),使可燃混合气能顺利地进入扫气孔(8)里。孔(7)的位置布置在活塞(5)的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单向阀(9)在扫气孔(8)通往气缸的出口中,主要控制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的时刻和防止气缸里的气体进入扫气孔(6)里。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可燃混合气从进气孔(1)中进入,废气从排气孔(10)中流出。当大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扫气孔(8)里的新鲜空气进入气缸,完成整个扫气过程。此时活塞(5)处于进气状态并向上运动。当大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并把排气孔封闭时,单向阀(9)打开,新鲜可燃混合气进入汽缸。然后就是大活塞做功冲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慧红,未经廖慧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撞球游戏台之台面结构
- 下一篇:计算机可读的掩模收缩控制处理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