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床尾座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6339.8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3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昭宏;刘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中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3/00 | 分类号: | B23B2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床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夹紧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车床尾座的夹紧装置,其是属于车床结构的技术领域范畴。
【背景技术】
现有车床50是如图6所示,其是设有一座体51、一夹具装置52及一加工刀座53,上述的座体51是于顶面是设有一斜面,于该斜面上是横向凹设有一滑轨54,该夹具装置52是呈可滑动地与座体51的滑轨54相结合且设有一夹具座55、一驱动马达56及一尾座57,该夹具座55的一端是设有一用以夹持加工件60的夹头551,该驱动马达56是设于夹具座55另一端且用以转动夹头551,上述的尾座56是可滑动地设于座体51滑轨54上且与夹头551相对,而加工刀座53是设于座体51的斜面上且介于夹具座55及尾座57之间,于加工刀座53上是设有数个加工刀具531;
现有车床50于使用时,主要是将加工件60固定于夹头551及尾座57之间,再借由驱动马达56转动夹头551的方式,让加工刀具531对于加工件60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车床50虽可将加工件60固定于夹头551及尾座57之间,但当加工件60被顶紧支撑于夹头551及尾座57时,如图7所示,由于尾座57与座体51滑轨54间是具有一间隙,因此其夹持力会迫使尾座57与加工件60相抵靠的一端相对滑轨54往上翘,让加工件60随着尾座57向上产生移动,进而使加工件60的中心产生偏移,相对影响加工件60的加工精度,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床尾座夹紧装置,其可将尾座紧密地与座体滑轨相贴合,使尾座的中心与夹头相对准,让加工件水平固定于夹头及尾座间,达到提高车床加工精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车床尾座夹紧装置,其包含有一基座、一抵靠组及一调整组,其中:
该基座于底面是向下凸设有一导向块,该基座另设有两贯穿的穿孔,于两穿孔内是各穿设有一定位杆,并于导向块底部是设有一与两定位杆相结合的定位块,该定位块是借由两定位杆而平行设置于基座下方;
抵靠组是与基座相结合且设有一支撑杆及一压块,该支撑杆是纵向结合于基座的顶面上且介于两穿孔间,而压块的一端是与支撑杆的顶面相贴靠且贯穿有一长孔;以及
调整组是与抵靠组及基座相结合且设有一调整杆及一固定件,该调整杆是与基座的顶面相结合且与支撑杆相平行,其设有一固定端及一调整端,该固定端是与基座结合孔相结合,而调整端是经长孔而穿设过压块,该固定件是与调整杆穿设过压块的调整端相结合。
较佳地,该定位块于顶面是设有数个与基座两穿孔相对且与两定位杆相结合的结合孔。
较佳地,该基座于两穿孔的一侧穿设有两穿设孔,且于两穿孔另一侧的顶面是设有一结合孔。
较佳地,该支撑杆于底部是设有两分别与基座穿设孔相对的结合孔,并借由两穿设于基座穿设孔及支撑柱结合孔的固定杆,使支撑柱固设结合于基座的顶面上。
较佳地,该基座、定位块及支撑杆的结合孔是各为一螺孔。
较佳地,两定位杆是各设有一与定位块相对结合孔相螺合的螺纹,两固定杆是各设有一与支撑杆相对结合孔相螺合的螺纹,且该调整杆的固定端是设有一与基座结合孔相螺合的螺纹。
较佳地,该固定件是为一螺帽,而该调整杆的调整端是设有一与螺帽相螺合的外螺纹。
较佳地,该基座是为一可滑动地与车床滑轨相结合的方形板体。
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车床尾座夹紧装置,可于尾座及夹头夹持加工件时,经由压块压抵尾座的方式,让尾座紧密地与座体滑轨相贴合,而使尾座的中心与夹头相对准,让加工件可水平地固定于夹头及尾座间,可大幅提高车床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设于一车床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剖面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操作侧视图。
图6是现有车床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现有车床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车床尾座夹紧装置,请配合参看图1至图3,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是与车床50轨道54相结合且与尾座57相抵靠,其主要是包含有一基座10、一抵靠组20及一调整组3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中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中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3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轮毂的专用数控车床
- 下一篇:硬管垂直悬挂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