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船推进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3227.9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潘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定国 |
主分类号: | B63H20/14 | 分类号: | B63H20/14;B63H21/17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10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推进器,尤其指电动船推进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船推进装置,大都采用电机输出轴直接与驱动螺旋桨转动轴相联动,如申请号为89108365.0名称为《船用推进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其结构有一个发动机被安装在一个浮壳中,该浮壳可以连接到一个需要推进的船舶上,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传动系统驱动螺旋桨。为便于转向,可用枢轴安装件将装置安装于确定的位置,并且装置本身可安装有转向部件和,这样它可以相对于船舶而独立地调动位置。为便于现场维修,浮壳的制造尺寸允许留有环绕发动机的通道。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且这种设计的结构只能用于大船,耗能耗电,且使用范围也小,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行速快且节能的电动船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动船推进器,包括有电机、电瓶和螺旋桨,电瓶通过导线与电机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桨联动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其输出轴与螺旋桨联动的结构为: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蜗轮相连接,蜗轮通过蜗杆经传动装置与螺旋桨的联动杆相配合而联动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轮、传动带和从动轮,传动轮固定于蜗杆的一下端上,而所述从动轮固定于联动杆上,传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相互联动在一起;所述传动轮其直径可设计成大于从动轮的直径。
再改进,所述联动杆其与螺旋桨转动轴为通过伞形齿轮相互啮合而联动在一起;所述蜗轮其与蜗杆设置于安装框中,其蜗杆的下端从安装框的下部延伸出与传动轮固定在一起。
再改进,所述电机与安装框及传动装置外围包裹有防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蜗轮相连接,蜗轮通过蜗杆经传动装置与螺旋桨的联动杆相配合而联动在一起。这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蜗轮与蜗杆结构与螺旋桨的联动杆联动在一起,有效地实现了节能效果,再又传动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直径,即传动轮转一圈从动轮要转多圈,自然在电机同样功率情况下将有效地提高了螺旋桨的转速,即有效地提高了电动船航行的速度,所以设计合理而又实用,节能又节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船推进器,电机2、电瓶和螺旋桨9,电瓶通过导线与电机2电连接,电机2的输出轴21与螺旋桨9联动在一起,电机2的输出轴21经联轴器3与蜗轮41相连接,蜗轮41通过蜗杆42经传动装置与螺旋桨9的联动杆8相配合而联动在一起,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轮5、传动带6和从动轮7,传动轮5固定于蜗杆42的一下端上,而所述从动轮7固定于联动杆8上,传动轮5和从动轮7之间通过传动带6相互联动在一起。蜗轮41与蜗杆42设置于安装框4中,其蜗杆42的下端从安装框4的下部延伸出与传动轮5固定在一起,传动轮5的直径要大于从动轮7的直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船的航行速度,而联动杆8与螺旋桨转动轴91通过伞形齿轮92相互啮合而联动在一起。为了使推进器外观更美观和使用更安合,在电机2与安装框4及传动装置外围包裹有防护罩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定国,未经陆定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3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