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622.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8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忠;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B25B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气门 间隙 调整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汽车)发动机的工装,尤其涉及一种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的工装。
背景技术
调节发动机的气门间隙是发动机装配中一个关键工序,如果气门间隙过大,气门会发出异响,同时气门的举升高度也会减小,使打开气门时间缩短,进气量也随之减少,会使废气排出量受到影响;气门间隙过小,气门受热后膨胀,气门杆长度会增加,使得气门不能正常关闭到位,这些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造成输出功率降低。
在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时,首先需要松开气门摇臂调节螺栓上的防松螺母,然后转动调节螺栓到适当位置,再将防松螺母拧紧。由于气门摇臂调节螺栓与防松螺母存在配合间隙,在气门间隙调整完毕进行拧紧后,调节螺栓与防松螺母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这也使调整完毕的气门间隙发生变化。目前此道工序,由于气门间隙调整工装主要采用扳手、起子等传统工具,不但不便操作,而且容易造成调整后的气门间隙超限。目前通常由工人根据经验操作,既要花较长的时间,也很难调整合格;因气门调整产生的废品较多,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生产装配线的进程,而且生产效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方便,而且可保证气门间隙达标,有效提高装配效率的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扳手和套筒;扭力扳手的头部中央开设有用于平口起子通过的过孔;套筒为筒体结构,其上端部设有矩形孔与扭力扳手头部的矩形凸柱相配合并活动连接,下端设有与防松螺母配合的六角形开口。
进一步的结构是,套筒侧壁上设有观测槽;套筒为圆筒体或六棱状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扭力扳手、套筒和平口起子配合,由平口起子和套筒分别将气门摇臂的调节螺栓与防松螺母定位,通过扭力扳手和套筒直接拧紧防松螺母到扭力值,一次性调整合格率大幅提高;使气门调整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
2、由于套筒设计了观测槽,可以保证调整用平口起子对准摇臂的调节螺栓的平槽,保证了调整的准确性,而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3、消除了凭工人经验对气门间隙调整质量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工装,包括扭力扳手1和套筒2;扭力扳手1头部中央开设有用于平口起子通过的过孔4;套筒2为筒体结构,其上端部设有矩形孔5与扭力扳手1头部的矩形凸柱6相配合并活动连接,下端设有与被调防松螺母配合的六角形开口;所述套筒2的侧壁上设有观测槽3。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松开气门摇臂调节螺栓上的防松螺母,然后转动调节螺栓到适当位置,将套筒2的下端固定在摇臂的防松螺母上;然后将平口起子穿过扭力扳手1的过孔4和套筒2插入调节螺栓的平槽中,并固定住调节螺栓;再转动扭力扳手至预设力矩值,将防松螺母拧紧。
为方便将平口起子插入调节螺栓平槽,固定住调节螺栓,在套筒2的侧壁上可设有观测槽3,以观察平口起子与调节螺栓平槽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