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右箱体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油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4028.1 | 申请日: | 2007-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7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均;李长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箱体 润滑 冷却 活塞 油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润滑和冷却油路设计,具体指在摩托车发动机右箱体上增加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油路。
背景技术
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是摩托车发动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活塞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活塞直接与燃烧室相连,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直接作用于活塞头部;同时,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与汽缸内壁摩擦也会产生很高的温度,需要不断冷却和润滑,才能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零部件的润滑方式是在右箱体上设有与机油泵相通的主油道,机油泵泵出的机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主油道和与主油道相通的分支油路,被送到各零部件处以达到润滑和冷却的效果,而活塞的润滑和冷却主要靠曲柄连杆机构旋转带动的机油飞溅到活塞底部达到润滑和冷却冷却的效果。随着发动机排量的增加,活塞的热负荷也随之增加,运行环境更加恶劣,但飞溅润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某些部位却难以到达,尤其在活塞运行到上止点的时候,由此导致活塞的热稳定性差,表面磨损加快,故传统的飞溅润滑和冷却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能大大改善活塞润滑和冷却效果的润滑、冷却油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发动机右箱体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油路,包括右箱体和活塞,在右箱体上设有与机油泵相通的主油道和与主油道相通的分支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箱体上增设有润滑和冷却活塞的另一油路分支,该油路分支与主油道相通,油管一端与油路分支连通,另一端伸入活塞内壁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油管嵌入油路分支内与之过盈配合并通过油管上的定位台阶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飞溅润滑的基础上在发动机右箱体上增加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油路分支(同时加大机油泵的泵油量),通过油管将机油引出直接喷淋到活塞顶部,达到冷却活塞的目的,本新增的油路分支能大大改善活塞的运行环境,降低活塞热负荷和磨损量,提高活塞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油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右箱体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油路,包括右箱体1和活塞2,在右箱体1上设有与机油泵相通的主油道和与主油道相通的分支油路,此为现有技术的润滑油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在右箱体1上增设有润滑和冷却活塞的另一油路分支(同时加大机油泵的泵油量),该油路分支同样与主油道相通,再由该油路分支引一油管3出来直接喷淋活塞顶部。油管3的结构见图2,其一端嵌入油路分支内与之过盈配合并通过油管上的定位台阶4定位,另一端伸入活塞内壁顶部。新增的油路分支要特别注意不要使油管安装后与曲柄干涉。
本实用新型从机油泵出来的机油在油压的作用下通过油管直接喷淋到活塞内壁顶部,通过润滑油带走活塞部位部分热量,从而达到冷却活塞、改善活塞运行环境的目的,主要用于大排量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连接木结构房屋外墙装饰砖与内墙木骨料的连接件
- 下一篇:纱窗纱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