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内装运轿车专用托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691.X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8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明善;陈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D90/00;B65D88/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装运 轿车 专用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运输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集装箱装运轿车的集装箱内装运轿车专用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远程运输常采用集装箱货柜装运,一个40英尺集装箱内部尺寸为:长11950mm,宽2350mm,高2690mm。而每台轿车的长4370mm,宽1700mm,高1470mm,将两台轿车前后驶入货柜,然后在车轮处设置固定条,将固定条固定安装在货柜的底面的挂环上,防止车轮在货柜内滚动。这样,二台轿车的长度相加,其总长度已经达到近9000mm,,又因集装箱货柜内腔面积局限,每个货柜地面只能摆放二台轿车,因二台轿车的总高高于货柜的高度每个货柜就只能摆放二台轿车,故,目前在一个集装箱货柜内只能装二台轿车,每个货柜的运费为4000美元,摊薄到每台车的运费高达2000美元。
其缺点是:只能实现一个集装箱货柜装运二台轿车,轿车的装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内装运轿车专用托架,使用该专用托架,能够在一个集装箱货柜内装运四台轿车,降低轿车的装运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集装箱内装运轿车专用托架,其关键在于,由二个直角梯形支架、横梁和钢梯组成,其中直角梯形支架的直角边固定在货柜底面,相互平行的上底高、下底矮,其下底朝向货柜柜门,斜边高于轿车的上表面,且靠近轿车上表面,用三根以上的横梁将轿车两侧的二个直角梯形支架连接起来,使所述横梁罩在轿车前车身的上方,所述钢梯的长度大于轿车前、后车轮之间的最大距离,两平行钢梯中心线的距离等于轿车左、右车轮中心线距离,其宽度大于车轮宽度。
专用托架下停放一台轿车,托架钢梯上停放一台轿车,其总长度为5400-5800mm,总高度为1800mm~2000mm,能够实现一个集装箱货柜装运四台轿车。
所述钢梯为长方形,其长边为二根对称的角钢,二角钢的槽口相对,其内侧平行地焊接有圆钢作为长方形短边和中间横条,二角钢的外侧平行地焊接有限位角钢,该限位角钢靠在所述安装托架上的横梁的侧壁,限位角钢上设置有圆钉与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直角梯形支架的直角梯形框架由木方固接而成,该直角梯形框内竖向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梯形的直角边上,另一端固定在斜边上,其中一个立柱呈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高与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
所述直角梯形支架(7)的斜边坡度为14度~19度;高度为1800mm~2000mm。
直角梯形支架斜面的斜率坡度为14~19度,与轿车车头的斜度相适应,使其即能最大限度罩在车头上方,又不与车身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充分利用了集装箱货柜的运载空间,使用该专用托架,能够在一个集装箱货柜内装运四台轿车,降低轿车的装运成本。例如,传统的运输方式只能在一个货柜内装2台轿车,每台车的运费为2000美金;本实用新型能在一个货柜内装4台轿车,每台车的运费为1000美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四根横梁的俯视图;
图3是钢梯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钢梯与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根横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以重庆力帆集团生产的520轿车为例,轿车长4370mm,宽1700mm,高1470mm,装入长11950mm,宽2350mm,高2690mm的集装箱货柜内。
如图1、2所示:一种集装箱内装运轿车专用托架,其特征在于,由二个直角梯形支架、横梁12和钢梯13,13’组成,其中直角梯形支架的直角边固定在货柜1底面,相互平行的上底7a高、下底7b矮,其下底7b朝向货柜1柜门,斜边高于轿车的上表面,用三根以上的横梁12将轿车两侧的二个直角梯形支架连接起来,使所述横梁12罩在轿车前车身的上方,且靠近轿车上表面,所述钢梯13,13’的长度大于轿车前、后车轮之间的最大距离,两平行钢梯13,13’中心线的距离等于轿车左、右车轮中心线距离,其宽度大于车轮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动力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带手动转动装置的管状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