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623.3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明善;张云富;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17/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歧管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管。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直接与化油器连接,将空气送入化油器中,与汽油混合后进入发动机内燃烧做功,为整车提供动力。通用的进气歧管和化油器的结构有单腔进气歧管配单腔化油器,以及双腔进气歧管配双腔化油器两种方式,它们存在的不足在于:
1、使用单腔进气歧管,在进气歧管内有绕流产生,进气阻力较大,气体混合不是很充分,导致动力性和经济性不理想,并且对发动机安装时的倾斜角度有极大的限制,如果改变发动机的安装角度,必须同时更改进气歧管,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变更周期很长。
2、使用双腔进气歧管和双腔化油器,由于双腔化油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零部件较多,装配困难,双腔化油器容易发生损坏,使得使用极为不便,且对发动机安装时的倾斜角度也有极大的限制,如果改变发动机的安装角度,也必须更改进气歧管,仍然存在费用昂贵、变更周期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单腔化油器与双腔进气歧管之间安装需要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管,是由带有化油器安装孔的化油器安装盘、带有进气歧管安装孔的进气歧管安装盘和进气管本体构成,所述化油器安装盘与进气歧管安装盘之间通过进气管本体连接,该进气管本体内腔的上部为单腔,单腔贯通至化油器安装盘的外端面;所述进气管本体内腔的下部为双腔,该双腔分别与单腔相通,并贯通至进气歧管安装盘的底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汽车发动机可以使用双腔进气歧管配单腔化油器的结构,双腔进气歧管与单腔化油器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连接,即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安装盘通过螺栓与双腔进气歧管出口处的安装面固定,使进气歧管两个腔的出口分别与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对接;化油器安装盘通过螺栓与单腔化油器进口处的安装面固定,使本实用新型的单腔与化油器的进口对接。这样在保障气体混合充分、动力性好的同时,可以适应发动机不同安装角度的需要,只要调整化油器安装盘的角度,使之与化油器进口处的安装面相适应即可。
为了进一步减小进气阻力、便于安装,上述进气管本体为弧形,化油器安装盘的轴心线与进气歧管安装盘的轴心线之间相互垂直。
为便于加工、降低成本,上述化油器安装盘、进气管本体与进气歧管安装盘之间为通过铸造成型的一体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实验室检测,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