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缸头检漏用振动密封通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3391.1 | 申请日: | 200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G01M15/02;G01M1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检漏 振动 密封 通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头检漏前用的振动密封通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头气密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项目。而发动机缸头自身有一个磨合过程,如不进行磨合就开始气密性检测,可能会出现大多数的发动机缸头气密性不合格。同时由于缸头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金属粉末和其他杂质,而这些粉末和杂质是可以清除的。如果不进行清除就开始气密性检测,结果也会出现大多数的发动机缸头气密性不合格。事实上进行磨合和清除工作后绝大多数不合格的缸头气密性又是合格的,不进行这种磨合和清除就使气密性检测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发动机缸头通常在气密性检测前有一个检漏用振动密封过程,该过程就是用来对发动机缸头进行磨合和清除工作的。上述过程由检漏用振动密封装置来完成,该装置一般由安装于机架上的定位部分和振动部分组成,定位部分由升降工装和压头组成将发动机缸头上下压紧,压头直接固定在机架上。振动部分的主体为振动头,振动头通过传动件与振动动力连接。当发动机缸头被定位部分上下压紧后,振动头在振动动力的带动下快速地往复运动,对安装于发动机缸头上的气门杆实施反复敲击,就这样完成气密性检测前的磨合和清除工作。但是,由于现有检漏用振动密封装置中的与振动头连接的传动件是一根直杆,其角度和长度固定;同时,振动头与传动件、压头与机架也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而不同的发动机缸头其气门杆的角度和高度是不同的,因此这种固定结构的振动密封装置只能适应一种气缸头,即振动密封装置与气缸头一一对应,无法通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振动密封装置的数量,投入较大,难于应付多品种共线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发动机缸头检漏用振动密封装置存在的只能专用、不能通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多品种发动机共线生产用的缸头检漏振动密封通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缸头检漏用振动密封通用装置,包括定位部分和振动部分,振动部分包括振动头和振动动力,振动头通过传动件与振动动力连接,所述传动件由两根传动杆组成,两传动杆通过转销活动连接,与振动头连接的传动杆从调节臂的导向孔中穿过,调节臂一端通过转销与机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以可调方式与机架固定,即调节臂在机架上的固定点可根据需要绕转销改变以调节与振动头连接的传动杆的角度。
进一步地,调节臂另一端以可调方式与机架固定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上设有以转销为圆心的弧形槽,调节臂的该另一端固定有螺栓,螺栓穿过弧形槽并通过锁紧螺母与机架固定。
所述振动头与传动杆螺纹连接;定位部分的压头与机架上的固定杆螺纹连接。这样,振动头的螺纹连接深度和压头的螺纹连接深度便可调,以适应不同的发动机缸头。
本实用新型振动头的角度调节可由传动杆和调节臂配合完成,调节振动头角度可使振动头的敲击力方向与气门杆运动方向一致;振动头与传动杆螺纹连接,其结合深度可调,即振动头的行程可调;同理,压头与机架上的固定杆螺纹连接,压头的高度可调,即压件行程的高度可调结,通过调节振动头行程和压件行程可使振动头达到最佳的振动行程。
上述三处调节根据不同的发动机缸头有不同的调节方式,既可以单独调节某一处,又可以两处或三处配合着一起调节。通过选取不同的调节方式,基本可以适应所有发动机缸头气密性检测前的振动密封工作,能满足多品种发动机共线生产所需,变专用为通用,由此减少设备数量,大大节省了资金投入和场地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头检漏用振动密封通用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部分和振动部分。定位部分主要由压头2和升降工装3两部分构成,升降工装3上设有试压气道4,试压气道4对应着发动机缸头14上的燃烧室5。升降工装3设于升降动力6上,升降动力6固定在机架底部,由升降动力6推举着升降工装3上升。压头2与机架顶部的固定杆7螺纹连接,这样,压头2与机架的螺纹连接深度便可调,以适应不同的发动机缸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通道折页机
- 下一篇:带有整体式灯壳的射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