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电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232.2 | 申请日: | 200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练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练亦成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H02K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家彬 |
地址: | 518036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电机组,特别涉及利用汽车刹车碟上附着发电机转子发电的汽车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大多数是由燃油发动机作为驱动汽车的动力源驱动车轮前进,同时燃油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组发电,用来向汽车内蓄电池充电和对车内汽车电器供电。该供电系统仅仅是利用现有发电技术简单地将燃油发动机的动能传化为电能,节能潜力有限,为此人们设计了许多种汽车发电方法的汽车发电机组,中国专利号为ZL02215163.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汽车多功能发电系统,该系统由设置在汽车前部的风力发电机部分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风力吹动发电机发电。该实用新型虽然提供了一种汽车发电方法和发电系统,但在汽车上额外安装风力发电机突出于汽车表面,对汽车维护和保养都不方便,另外风力发电系统提供的电力也不稳定,可能不能满足汽车电器和蓄电池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又能满足汽车电器和蓄电池的需要的非燃油发动机直接带动的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转子绕组和绕组铁芯,发电机定子绕组和绕组铁芯,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和绕组铁芯设置在汽车刹车碟上,所述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和绕组铁芯设置在定子安装架上,定子安装架呈与刹车碟外圆对应的弧形,并与刹车碟外圆对应设置,同时与汽车轮芯支架固定连接,构成定子安装架上发电机定子磁极与汽车刹车碟上发电机转子磁极对应结构。
发电机转子绕组铁芯均布设置在刹车碟的外圆周上,绕组缠绕在铁芯上,各绕组相互串联,两端接电源输入端子。
发电机转子绕组铁芯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均布设置在刹车碟的外圆周上。
发电机转子绕组铁芯为刹车碟环形槽,绕组缠绕在环形槽内,在绕组上设置有齿形励磁爪,绕组两端接电源输入端子。
设置在定子安装架上的发电机定子绕组铁芯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各定子绕组铁芯的中心线在刹车碟圆周方向呈均布设置,发电机定子绕组缠绕在定子绕组铁芯上。
定子安装架上,设置有为与刹车碟外圆对应的弧形绕组铁芯,发电机定子绕组沿刹车碟外圆方向缠绕在绕组铁芯上。
一种汽车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转子,发电机定子绕组和绕组铁芯,所述发电机转子设置在汽车刹车碟上,所述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和绕组铁芯设置在定子安装架上,定子安装架呈与刹车碟外圆对应的弧形,并与刹车碟外圆对应设置,同时与汽车轮芯支架固定连接,构成定子安装架上发电机定子磁极与汽车刹车碟上发电机转子磁极对应结构。
设置在汽车刹车碟上的发电机转子为在汽车刹车碟圆周上均布设置的一组永磁铁,相邻永磁铁的磁极对应设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汽车刹车碟运动发电的汽车发电机组,为汽车发电机组设计提供了一个思路,为充分发掘汽车节能潜力提供一个方向,本汽车发电机组体积小,能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功率的发电机,同时在节能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比如在汽车正常停车时,汽车发动机停止驱动不踩刹车,通过发电机将剩余的动能转换成电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实施例1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实施例2原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实施例3原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实施例4原理图
图中:1、转子绕组,2转子绕组铁芯,3、刹车碟,4、定子绕组,5、定子绕组铁芯,6、定子安装架,7、环形槽,8、励磁爪,9、永磁铁,10、铜环,11、碳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一种汽车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转子绕组1和绕组铁芯2,发电机定子绕组4和绕组铁芯5,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1和绕组铁芯2设置在汽车刹车碟3上,所述的发电机定子绕组4和绕组铁芯5设置在定子安装架6上,定子安装架)呈与刹车碟3外圆对应的弧形,并与刹车碟3外圆对应设置,同时与汽车轮芯支架固定连接,构成定子安装架6上发电机定子磁极与汽车刹车碟3上发电机转子磁极对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练亦成,未经练亦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