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食品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7285.2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利;杨方;房俊龙;张喜海;沈维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50 | 分类号: | A23L3/5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东 |
地址: | 15003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食品 高压 脉冲 电场 杀菌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液体食品杀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采用高压脉冲液体食品灭酶灭菌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脉冲技术用于液体食品灭酶灭菌,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细胞结构和液态食品体系间的电学特性差异。当把液态食品作为电解质置于电场中时,食品中微生物的细胞膜在强电场作用下被电击穿,产生不可修复的穿孔或破裂,使细胞组织受损,导致微生物失活。一般在脉冲电场强度为12~100kv/cm,脉冲持续时间为微秒级的条件下,可有效地对液体食品进行灭菌。高压脉冲灭菌技术具有能耗低、灭菌速度快,因而可有效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征等特点。
现有的高压脉冲液体食品灭酶灭菌的装置造价高,还存在以下缺点:1、杀菌室的结构不合理,使电场分布不均匀,无法建立起合理的温度场、电场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更无法准确的找出火花放电的危险点,也无法克服火花放电问题;2、在杀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害物理过程的发生,例如:电火花击穿放电,会破坏食品中的有益成分,导致食品出现碎屑,破坏食品品质,另外可能发生的电解反应不但能破坏食品中多种营养成分,还使电极表面上产生垢物而影响杀菌室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高电压脉冲液体食品灭菌装置造价高,技术难度大以及杀菌室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食品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处理装置。
液体食品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处理装置由脉冲触发发生电路、灭菌电容CC和处理室组成,所述脉冲触发发生电路由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脉冲触发电路20、升压电路30、放电电路40组成,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产生频率为0.5Hz~50Hz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和脉冲触发电路2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触发电路20的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与放电电路40的两个脉冲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40的电压信号输入端和升压电路30的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40的放电信号输出端和灭菌电容CC的一个极板连接,所述灭菌电容CC的另一个极板和放电电路40的电源地连接;处理室为密封的长方体空间,所述灭菌电容CC的两个极板分别固定在处理室内两个面积最大的相对的内壁上,所述两个极板的面积与其所固定的内壁的面积相等,在与所述电极板垂直的处理室的侧壁上,开有一个装料口50。
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食品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处理装置对牛奶、果汁等液体食品进行灭菌,经试验证明,杀菌率明显,对食品的品质无显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处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液体食品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处理装置由脉冲触发发生电路、灭菌电容CC和处理室组成,所述脉冲触发发生电路由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脉冲触发电路20、升压电路30、放电电路40组成,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产生频率为0.5Hz~50Hz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发生电路10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和脉冲触发电路2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触发电路20的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与放电电路40的两个脉冲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40的电压信号输入端和升压电路30的电压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40的放电信号输出端和灭菌电容CC的一个极板连接,所述灭菌电容CC的另一个极板和放电电路40的电源地连接;处理室为密封的长方体空间,所述灭菌电容CC的两个极板分别固定在处理室内两个面积最大的相对的内壁上,所述两个极板的面积与其所固定的内壁的面积相等,在与所述电极板垂直的处理室的侧壁上,开有一个装料口50。
本实施方式中的脉冲触发电路20在频率为0.5Hz~50Hz的脉冲信号控制下,将交流220V电压信号转换成峰-峰值为6000V的脉冲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7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