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缸行程可调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817.7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夏善海;宋祖勇;童哲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善海 |
主分类号: | F15B15/24 | 分类号: | F15B15/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可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行程可调结构。
背景技术
浅薄塑料制品的移模行程很小,循环周期很短,如果行程控制不准,忽短忽长,那么开关模的时间就长短不一,而其它程序动作则按设定动作,这样就有可能在尚未关模的情况下就进行射胶从而造成废品。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液压电气控制方式和机械控制方式来控制行程。
液压电气方式控制油缸行程通常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实际值与指令值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液压系统的负载波动、油温变化、内泄等使工作质量变化。采用闭环控制能使位置、压力、流量、速度等都得到准确控制,但是成本比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的移模行程。采用机械控制方式,即采用油缸行程可调结构来控制油缸的行程,这种方式调整油缸行程可以减少空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成本低且方便可靠。
但传统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尽管可以调节油缸行程,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油缸的油可以从导向螺钉的螺纹处渗漏;导向螺钉磨损导致调节杆不能有效沿油缸轴向移动,从而影响油缸行程的准确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渗漏油、控制准确、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廉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包括调节手轮、调节杆、螺杆、油缸后盖、移模油缸,其中,螺杆的一端和调节杆通过螺杆的外螺纹和调节杆的内螺纹相配合联接,所述油缸行程可调结构还包括调节杆螺母、压盖、等高套、拉杆,所述调节杆螺母和调节杆通过螺纹联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压盖中心孔定位,所述等高套通过拉杆、穿过调节杆螺沿轴向固定在油缸后盖和压盖之间,所述调节杆与油缸后盖进行密封联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油缸行程可调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杆与油缸后盖进行密封联接是指调节杆沿油缸轴向依次通过导向环、油封、防尘圈与油缸后盖进行密封联接。通过密封联接,可以有效防止油的泄漏。所述螺杆一侧通过压盖中心孔定位是指螺杆通过压盖中心孔,压入自润铜套后,用垫圈和轴用挡圈定位。采用自润铜套,目的在于减小螺杆与压盖间的摩擦力,更好的控制油缸行程。所述等高套个数为四个,平均分配在与螺杆同轴线的圆周上。等高套的作用,一是保证压盖圆周面与油缸后盖圆周面的等距离即平行,保持螺杆与油缸同轴线;二是通过调节杆螺母对调节杆的轴向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解决传统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中导向螺钉磨损导致调节杆不能有效沿油缸轴向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引进等高套来代替传统油缸行程可调结构中的导向螺钉,解决了油泄漏的问题,而且调节杆能有效沿油缸轴向移动,行程控制准确,空循环时间少,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因此,其无疑将代替传统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说明书附图
图1为传统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主视图,其中各数字所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8、导向螺钉,6、调节杆,5、螺杆,8、油缸后盖,17、调节手轮,9、移模油缸。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主视图,其中各数字所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拉杆,2、垫圈,3、压盖,4、等高套,5、螺杆,6、调节杆,7、调节杆螺母,8、油缸后盖,9、移模油缸,10、导向环,11、油封,12、防尘圈,13、自润铜套,14、轴用档圈,15、垫片,16、螺母,17、调节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包括调节手轮17、调节杆6、螺杆5、油缸后盖8、移模油缸9,其中,螺杆5的一端和调节杆6通过螺杆的外螺纹和调节杆的内螺纹相配合联接。工作时,人工旋转调节手轮9,调节手轮9带动螺杆5旋转,螺杆5上的外螺纹与调节杆6的内螺纹相配合,在导向螺钉18的定位和导向作用下,使螺杆5的转动变成调节杆6沿螺杆5轴线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了油缸行程的调节。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油缸行程可调结构,包括调节手轮17、调节杆6、螺杆5、油缸后盖8、移模油缸9,其中,螺杆5的一端和调节杆6通过螺杆5的外螺纹和调节杆6的内螺纹相配合联接,它还包括调节杆螺母7、压盖3、等高套4、拉杆1。所述调节杆螺母7和调节杆6通过螺纹联接,所述螺杆5的另一端通过压盖3中心孔定位,所述等高套4通过拉杆1、穿过调节杆螺母7沿轴向固定在油缸后盖8和压盖3之间,所述调节杆6与油缸后盖8进行密封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善海,未经夏善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空气积液排污阀
- 下一篇:数字直行程电液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