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磁极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343.8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9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坚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H01R39/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34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磁极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同极相互排斥作为动力的磁极发动机装置,尤其是能不用汽油仅用电的汽车磁极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发动机是由汽缸、活塞、曲轴连接而成,通过油嘴向汽缸内喷油,火花塞点燃汽油引起爆炸,用高速膨胀的气体推动活塞从而推动曲轴转动,经多个汽缸的连动,使曲轴飞速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汽车轮的转动,达到使汽车向前行驶的目的。虽然,尽管现在汽车发动机已日臻完善和成熟,但终究离不开汽油,是汽油发动机。面对一次次石油危机,敲响了汽油能源紧缺的警钟。我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汽车的需求量聚增,无凝对汽油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强烈,而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除了节油之外,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寻找汽油的替代品也就成了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发动机离不开汽油以及石油资源紧缺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不仅能使汽车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而且能完全不用汽油,是一种免油磁极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汽车发动机中,汽缸、活塞、活塞连杆、曲轴连接,汽缸为多缸,设置一电磁缸为汽缸,电磁缸、活塞、活塞连杆和曲轴连接,电磁缸为多缸,本方案为四电磁缸发动机。另设一分电器,使分电器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电磁缸连接,再辅以一个小电机,与分电器连接。电磁缸后部为条形电磁铁,电磁铁内为软铁芯,其外被铜线绕缠,铜线一端通过分电器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线连接。电磁铁N极及正极向内,S极及负极向外,四个电磁缸等同;电磁缸前部为圆形筒,内层为绝缘体,有进出气孔;活塞为稀土永磁铁,N极及正极与电磁铁相对,S极及负极面向曲轴;分电器由转动盘、固定轴、固定盘组成。转动盘外套于固定盘上,转动盘内为一电刷与电源线连接,电源线另一端仍为一电刷,并与固定轴上的环套电接头相触,环套电接头与电源线连接;固定盘外圈内槽为绝缘体,并将内槽四等分,每个等分处为一电接头,分别与一个电磁缸中的电磁铁连接;固定轴外为轴承圈与转动盘连接。电源为高能蓄电池。小电机通过胶带与转动盘连接。起动时,先接通电源,固定轴上的环套电接头通电,并通过电刷,连接转动盘的电源线、电刷通电。再起动小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及正转,通过电刷按序先后等距与四个电磁缸接通电,当一个电磁缸通电时,同时产生电磁场与活塞上的永磁铁之间形成同名及正级电磁场。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二者之间相互排斥,又因电磁缸后部及电磁铁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势必将活塞及永磁铁沿电磁缸向外推出,形成动力冲程,使活塞连杆推动曲轴转动,四个电磁缸交替循环往复,推动曲轴及飞轮转动,进而驱动传动轴,汽车轮转动,能达到使汽车前进的目的。小电机反转时,带动转动盘反转,同样带动曲轴反转。为方便发动机起动,亦可仿照汽车增设电机起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发挥汽车发动机的功能作用的同时,免除使用汽油,极大的节约能源,电磁缸仅取代汽缸,结构简单,若用超导材料制造,效果会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汽车磁极发动机外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剖视构造图。
图4是二冲程磁极机工作原理示意图。(a)为压缩,(b)为排气,(c)为通电,(d)为磁场排斥。
图5是直列式四缸发动机电磁缸排列示意图。
图6是汽车磁极发动机第二个实施例电磁缸通透构造图。
图7是图6电磁缸纵剖构造图。
图8是分电器正面构造图。
图9是分电器侧视构造图。
图10是第三个实施例分电器分解构造图。
图11是分电器固定盘侧视构造图。
图12是分电器转动盘正面构造图。
图13是分电器转动盘背面构造图。
图14是第四个实施例分电器电路示意图。
图中1.小电机,2.电磁缸,3.电源线,4.电磁铁,5.活塞,6.电磁缸盖,7.进出气孔,8.飞轮,9.曲轴,10.分电器,11.胶带,12.电刷,13.活塞连杆,14.环套电接头,15.转动盘,16.固定盘,17.轴承盘,18.电接头,19.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电源线(3)、环套电接头(14)、电刷(12)连接,电源线(3)、电刷(12)、电磁铁(4)、电源线(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坚,未经张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3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式电镀三极管引线框架
- 下一篇:一种手机按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