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损伤异步数据准同步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02430.X | 申请日: | 2007-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强;董占强;陈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J3/16 | 分类号: | H04J3/16;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8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损伤 异步 数据 同步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一种无损伤异步数据准同步传输装置。特别适用于异步串行数据转换成同步数据,然后在准同步信道中传输,准同步信道数据无损伤接收,最后将同步数据还原成异步串行数据。也适用异步串行数据在准同步信道中的中继或在多个准同步信道中的相互转发。
背景技术
异步串行数据在信道中传输,一般对信道要求很苛刻,即信道收发两端时钟必须严格同步,若时钟不同步,随时间的累积信道上将产生滑动,遭成异步串行数据传输滑码。目前采用的方法一种是在接收端加锁相环路,使接收端时钟与发端同步,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接收端加缓存器,接收到的数据先用接收时钟写入缓存器,再用本地时钟读出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前者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点对点通信,对于点对多点或多跳中继通信将无能为力。后者通过加大缓存器可以加长两次滑码之间的时间间隔,但随时间的积累,由于收发时钟不同步,最终缓存器将会读空或溢出,从而导致数据丢失,所以仍不能完全消除滑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异步串行数据在准同步信道中的传输、中继、多个准同步信道中相互转发的无损伤异步数据准同步传输装置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电路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消除异步数据准同步传输中存在的滑码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发端由异步接收器2、缓存器3、同步发送器4、同步复接器5组成,收端由读控制逻辑模块6、缓存器7、写控制逻辑模块8、同步分接器9、异步发送器10、缓存器11、同步接收器12组成,还包括电源13,其中发端异步接收器2的输入端口1连接外部的异步数据发送装置,异步接收器2的输出端口2依次串接缓存器3、同步发送器4、同步复接器5后与输出端口A连接;同步复接器5的输出端口3分别与同步发送器4输入端口3、缓存器3的输入端口4并接,同步复接器5的输出端口4分别与缓存器3的输入端口3、异步接收器2的输入端口3并接;收端输入端口B与同步分接器9的输入端口2连接,同步分接器9的输出端口1依次串接写控制逻辑模块8、缓存器7、读控制逻辑模块6、同步接收器12、缓存器11、异步发送器10后与外部的异步数据接收装置连接;同步分接器9的时钟输出端口3分别与写控制逻辑模块8的时钟输入端口3、缓存器7的时钟输入端口4并接,同步分接器9的时钟输出端口4分别与读控制逻辑模块6的时钟输入端口3和缓存器7的时钟输入端口3并接,同步分接器9的时钟输出端口5分别与同步接收器12的时钟输入端口3和缓存器11的时钟输入端口4并接,同步分接器9的时钟输出端口6分别与异步发送器10的时钟输入端口3和缓存器口11的时钟输入端3并接;电源13的+V电源端分别与各模块电源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放站链路故障辅助自检装置
- 下一篇:插接换向式插座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