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100724.9 申请日: 2007-03-07
公开(公告)号: CN201013373Y 公开(公告)日: 2008-01-30
发明(设计)人: 张国栋;李春英;赵瑞萍;金江;王德光;石岚;石涛;袁晓明;侯林;王勇;侯胜光;李辉;张学荣;王喜胜;代立明;李宁廷;王花鱼;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主分类号: E21C27/30 分类号: E21C27/30;E21C29/00;E21C31/00;E21C35/00
代理公司: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江淑兰
地址: 030006山***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煤矿 井下 采煤 铲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属井下采煤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短壁采煤是现代化大型煤矿中常用的方式,是煤柱、边角煤回收的最有效途径,采煤铲车是短壁开采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既可进行煤柱、薄煤层的开采,又可进行清理巷道工作面、边角煤回收,还可进行辅助运输煤炭、物料等。

储能式防爆铲车,是短壁采煤配套设备中最常用的车型,我国煤矿使用的车型主要有英国的艾姆科公司、美国的久益公司、朗艾道公司的产品,目前我国类似产品还在研制阶段,国内大型煤矿中使用的短壁采煤防爆铲车主要依靠进口,但进口设备维修困难、易损零部件配套难、供应周期长、价格高,给后期的维修造成很大不便,而且很难适应我国煤矿地质条件的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根据我国大中型煤矿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按照我国煤田地质状态和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短壁采煤储能式防爆铲车,以适应井下短壁采煤的需要,更好的使铲车在短壁开采中发挥清理、回收、辅助运输的作用,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采煤能力、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包括:铲斗、前机架、后机架、储能器、减速箱、断路器、铰接机构、行走机构、液压机构、驱动桥、电控电路、操纵机构、驾驶室;铲斗1通过联接板43、44、升降油缸15、16联接前机架2;前机架2通过铰接机构20的回转盘组件24联接后机架3;后机架3通过联接板75、76、装卸油缸56、57、联接板82、83联接储能器支架4;储能器支架4通过支撑架77、托架78、79联接储能器5;在前机架2的两侧安装联接前轮7、9,并由轮毂21、22固牢,在后机架3的两侧安装联接后轮8、10,并由轮毂26、27固牢;储能器5通过导线联接断路器103、电控箱23、驾驶室6、操作盘25、直流电机40、41、照明灯11、12、13、14;直流电机40联接减速器36、传动轴32、33、37、99、驱动桥38、98,驱动前轮7、8、后轮9、10转动,直流电机41联接齿轮泵39,驱动转向油缸30、31、铲斗升降油缸15、16、铲斗推煤油缸17、储能器5的装卸油缸56、57;前机架2和后机架3之间由锁紧杆29联接并锁紧。

所述的铲斗1为矩形箱体,中间为推煤器18、弧形刮板19并和推煤油缸17联接,后部分左右设有升降油缸15、16并和前机架2的联接板43、44联接。

所述的前机架2,联接板43、44、升降油缸15、16与铲斗1联接;后部左侧为电控箱座48,电控箱座48上安装电控箱23,右侧有驾驶棚座96、97并装有驾驶室6、护板58,在驾驶室6内设有灭火器座52、灭火器28、急停杆组件51、显示器座53、显示器46、手铃35、操作盘25、椅座50、脚踏闸47,中间电机座136上安装直流电机41,电机座136下部为液压油箱34,中间后部为回转盘组件24、销轴54、55、回转轴承45,并与后机架3的铰接架59联接,驾驶室6的前面设有照明灯14,电控箱23的前面设有照明灯13。

所述的后机架3,前端为铰接架59,并联接前机架2的回转盘组件24,前部设有电机座71、72、102、断路器座70,电机座71、72、102上安装联接直流电机40,断路器座70上安装断路器103,前端左右两侧对称装有转向油缸30、31、右侧装有锁紧杆29并与前机架2联接,中间两侧为工具箱100、101,后部两侧设有联接板73、74、联接销68、69并与装卸油缸56、57联接,后部通过联接板75、76、装卸油缸56、57与储能器支架4、储能器5联接。

所述的储能器支架4中间为支撑架77,两侧为托架78、79,并由联接板80、81、82、83联为一体,由销轴84、85固定,托架78上有挡板86并由螺销88固定,托架79上有档板87并由螺销89固定。

所述的前驱动桥38、后驱动桥98在前机架2、后机架3的底部贯通联接;前驱动桥38右部联接联接法兰盘66,联接法兰盘66联接传动轴32,传动轴32联接输出法兰盘64,输出法兰盘64联接传动轴37,传动轴37联接联接法兰盘49,联接法兰盘49联接传动轴99,传动轴99联接输出法兰盘65,输出法兰盘65联接传动轴33,传动轴33联接联接法兰盘67,联接法兰盘67联接后驱动桥98;前驱动桥38左右联接前轮7、9、轮毂21、22;后驱动桥98左右联接后轮8、10、轮毂26、2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