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0724.9 | 申请日: | 2007-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3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李春英;赵瑞萍;金江;王德光;石岚;石涛;袁晓明;侯林;王勇;侯胜光;李辉;张学荣;王喜胜;代立明;李宁廷;王花鱼;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
| 主分类号: | E21C27/30 | 分类号: | E21C27/30;E21C29/00;E21C31/00;E21C35/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淑兰 |
| 地址: | 030006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采煤 铲车 | ||
1.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包括:铲斗、前机架、后机架、储能器、减速箱、断路器、铰接机构、行走机构、液压机构、驱动桥、电控电路、操纵机构、驾驶室;铲斗(1)通过联接板(43、44)、升降油缸(15、16)联接前机架(2);前机架(2)通过铰接机构(20)的回转盘组件(24)联接后机架(3);后机架(3)通过联接板(75、76)、装卸油缸(56、57)、联接板(82、83)联接储能器支架(4);储能器支架(4)通过支撑架(77)、托架(78、79)联接储能器(5);在前机架(2)的两侧安装联接前轮(7、9)并由轮毂(21、22)固牢,在后机架(3)的两侧安装联接后轮(8、10)并由轮毂(26、27)固牢;储能器(5)通过导线联接断路器(103)、电控箱(23)、驾驶室(6)、操作盘(25)、直流电机(40、41)、照明灯(11、12、13、14);直流电机(40)联接减速器(36)、传动轴(32、33、37、99)、驱动桥(38、98),驱动前、后轮(7、8、9、10)转动,直流电机(41)联接齿轮泵(39),驱动转向油缸(30、31)、铲斗升降油缸(15、16)、铲斗推煤油缸(17)、储能器(5)的装卸油缸(56、57);前机架(2)和后机架(3)之间由锁紧杆(29)联接并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斗(1)为矩形箱体,中间为推煤器(18)、弧形刮板(19)并和推煤油缸(17)联接,后部分左右设有升降油(15、16)并和前机架(2)的联接板(43、44)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机架(2),联接板(43、44)、升降油缸(15、16)与铲斗(1)联接;后部左侧为电控箱座(48),电控箱座(48)上安装电控箱(23),右侧有驾驶棚座(96)、(97)并装有驾驶室(6)、护板(58),在驾驶室(6)内设有灭火器座(52)、灭火器(28)、急停杆组件(51)、显示器座(53)、显示器(46)、手铃(35)、操作盘(25)、椅座(50)、脚踏闸(47),中间电机座(136)上安装直流电机(41),电机座(136)下部为液压油箱(34),中间后部为回转盘组件(24)、销轴(54、55)、回转轴承(45),并与后机架(3)的铰接架(59)联接,驾驶室(6)的前面设有照明灯(14),电控箱(23)的前面设有照明灯(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机架(3),前端为铰接架(59),并联接前机架(2)的回转盘组件(24),前部设有电机座(71、72、102)、断路器座(70),电机座(71、72)上安装联接直流电机(40),断路器座(70)上安装断路器(103),前端左右两侧对称装有转向油缸(30、31)、右侧装有锁紧杆(29)并与前机架(2)联接,中间两侧为工具箱(100、101),后部两侧设有联接板(73、74)、联接销(68、69)并与装卸油缸(56、57)联接,后部通过联接板(75、76)、装卸油缸(56、57)与储能器支架(4)、储能器(5)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器支架(4)中间为支撑架(77)、两侧为托架(78、79),并由联接板(80、81、82、83)联为一体,由销轴(84、85)固定,托架(78)上有挡板(86)并由螺销(88)固定,托架(79)上有档板(87)并由螺销(89)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短壁采煤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动桥(38),后驱动桥(98)在前机架(2)、后机架(3)的底部贯通联接;前驱动桥(38)、右部联接联接法兰盘(66),联接法兰盘(66)联接传动轴(32),传动轴(32)联接输出法兰盘(64),输出法兰盘(64)联接传动轴(37),传动轴(37)联接联接法兰盘(49),联接法兰盘(49)联接传动轴(99),传动轴(99)联接输出法兰盘(65),输出法兰盘(65)联接传动轴(33),传动轴(33)联接联接法兰盘(67),联接法兰盘(67)联接后驱动桥(98);前驱动桥(38)左右联接前轮(7)、(9)、轮毂(21)、(22);后驱动桥(98)左右联接后轮(8)、(10),轮毂(26)、(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7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