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8095.2 | 申请日: | 200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7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曾昭睿;雷云;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火春;刘荣 |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底 单面 分子 组装 薄膜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属于超薄膜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传感器之一。传感芯片基底(金属膜,最常用的为金膜)的制备对SPR传感器灵敏度和实验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金属膜通常采用一些需要昂贵设备、制作成本高的制备方法(例如: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在一般实验室不能普及,无形中限制了SPR传感器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具有良好的SPR响应的金膜,并能降低金膜的制作成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它采用简单结构,使自组装分子在固体表面成膜,所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均匀密实、分子排列整齐且重现性好。
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由圆形封盖、聚四氟密封垫、圆形载玻片和螺纹底座组成,它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上述的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所述圆形封盖上开有一个孔,其封盖内螺纹与螺纹底座相吻合。
上述的基底单面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制备装置,所述聚四氟密封垫为中空垫,其直径小于圆形封盖直径;所述圆形载玻片直径不大于螺纹底座上端直径。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制备具有良好的SPR响应的金膜,附着在基底上的金膜能产生SPR共振峰,灵敏度高。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不需复杂的机械加工、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等优点,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均匀密实、分子排列整齐且重现性好,可满足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基底单面自组装成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四氟密封垫;2圆形载玻片;3基底;4圆形封盖;5螺纹底座。
图2为圆形封盖视示意图。
图3为聚四氟密封垫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圆形封盖4、聚四氟密封垫1、圆形载玻片2和螺纹底座5组成,其中圆形封盖4中间开有一个圆孔(见图2),聚四氟密封垫1为中空垫(见图3),其密封垫的厚度、中空形状可根据分子自组装膜的要求确定。首先将一圆形载玻片2粘在螺纹底座5瓶口上,圆形载玻片2主要是起着支撑和防止基底在圆形封盖拧紧时破裂的作用。将待修饰的基底3放在圆形载玻片2正中位置,再将聚四氟密封垫1贴合于基底表面上,尽量保证密封垫的中空位于基底的正中位置,它既可防止液体向四周渗漏,又能装载自组装分子溶液,然后将带孔的圆形封盖4盖上并轻轻旋紧,通过圆形封盖的中心孔将一定量的反应溶液滴入孔中的基底上,薄膜封口,防止溶液挥发。待自组装反应完成后,取下薄膜,反应溶液用氮气吹干,再将圆形封盖4和聚四氟密封垫1依次取下,基底用镊子取出,用溶剂、水冲洗干净后氮气吹干,就得到了仅在基底一面吸附的分子自组装超薄膜。
该方法以修饰了含活性基团偶联剂的玻片所吸附的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为催化模板,氯金酸/盐酸羟氨为化学镀金液,通过控制反应时间以及通过振荡镀液改善传质,控制金膜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均匀增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8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