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7907.1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0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炎;胡剑;胥军;于翔鹏;褚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8C15/00;B60Q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Network)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近年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汽车总线技术尤其是CAN总线技术,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汽车上不但可以有效减少汽车线束,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在实现汽车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甚至可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替代传统的控制器件。目前,汽车转向灯是采用专门的闪光器来控制其灯具的闪烁,这种方式的生产成本高,且难以实现功能的扩展和优化。
中国专利“机动车转向、超车灯自关、大灯自变装置”(公开号CN2191131Y)公开了一种利用延时电路,实现转向灯自动转换和关闭的汽车转向灯控制器。中国专利“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器”(公开号CN 2261362Y)公开了一种可准确、及时地自动转换、关闭转向灯的控制器。中国专利“汽车转向灯闪光器”(公开号CN2455533Y)公开了一种利用智能功率开关集成块的新型汽车转向灯闪光器。以上专利文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与先进的汽车总线技术相结合,其转向灯的闪烁需采用专门的闪光器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通过CAN总线传递控制信息,替代传统汽车转向灯闪光器,实现汽车转向灯的闪烁功能,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和转向灯控制模块两部分。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由内置有CAN控制器的微控制器、CAN收发器、开关状态检测芯片和支持电路构成,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左右转向灯开关和应急灯开关与开关状态检测芯片的低端开关检测端口相连,开关状态检测芯片与微控制器间通过SPI通信接口相连;微控制器内部CAN控制器的CAN数据发送引脚与CAN收发器的数据发送引脚相连,微控制器内部CAN控制器的CAN数据接收引脚与CAN收发器的数据接收引脚相连;CAN收发器的CANH引脚和CANL引脚与CAN通信线相连。转向灯控制模块由内置有CAN控制器的微控制器、CAN收发器、功率驱动芯片和支持电路构成,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功率驱动芯片的功率输出端之一与左转向灯相连,另一输出端与右转向灯相连;功率驱动芯片的控制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的I/O口相连;微控制器内部CAN控制器的CAN数据发送引脚与CAN收发器的数据发送引脚相连,微控制器内部CAN控制器的CAN数据接收引脚与CAN收发器的数据接收引脚相连;CAN收发器的CANH引脚和CANL引脚与CAN通信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汽车CAN总线传输信息,并通过受微控制器控制的功率芯片驱动转向灯,因此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1)可替代传统的汽车转向灯闪光控制器,从而能够降低整车成本;
(2)采用智能化控制,可扩展和优化功能;
(3)可整体提高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CAN的汽车转向灯控制方法利用程序替代传统闪光器的功能;控制装置由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和转向灯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由内置CAN控制器的微控制器、CAN收发器、CAN接口、开关检测芯片和支持电路构成,转向灯控制模块由内置CAN控制器的微控制器、CAN收发器、CAN接口、功率驱动芯片和支持电路构成。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利用开关检测芯片检测转向灯开关的状态,该状态信息由微控制器处理后经CAN收发器发送到CAN总线上;通过CAN收发器接收CAN总线上相应的报文,微控制器根据报文的内容并依据控制方法控制功率驱动芯片的输出,完成对汽车转向灯的控制。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汽车CAN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转向灯状态启动模块和转向灯控制模块两部分,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的英文缩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粪便检验容器
- 下一篇:自动换底线多珠片绣电脑绣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