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防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128.5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3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邹家福;邹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家福;邹家华 |
主分类号: | B62H1/12 | 分类号: | B62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9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装置,特别是摩托车防倒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上摩托车品牌繁多(尤其是二轮摩托车)、燃油摩托、电动摩托、电动助力车等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和乡间的公路便道,成了人们的一种简捷的运载工具。但是这些二轮摩托车都没有一种方便有效的防倒装置。摩托车起步时,须用脚来支撑一边,在城市街道上,一遇红灯,也得一脚点地,在人、车拥挤地段,车速减慢时还得车、脚并用,脚一点一点地随车慢行。驾乘者总觉不方便,尤其是搭载1~2人或车载重物,更要小心行事,不注意就要倒下去。这时驾乘人员不再是简单的一脚点地而是一脚强力支撑了。对于腿残疾人员更不可能骑二轮摩托车去飞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二轮摩托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倒装置,使二轮摩托车在起步,在车速无论怎样慢的情况下都不会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主要由监控器、电机、电磁铁卡子、轮柄、防倒轮组成。电机可以带动轮柄转动,轮柄设置在摩托车两侧,轮柄外端设置有防倒轮。监控器根据“车速电压”的变化自动对电机供电与断电。“车速电压”是反映车速快慢的电压信号。如一种二轮电动车,车内有一个控制器,从控制器到时速表的连接导线就带有该车的车速电压,即车速快,电压高;车速慢,电压低。把带有“车速电压”的导线与监控器的输入端相连。当车速电压低到车身将要倾倒时,监控器就对电机供电。电机带动轮柄向下转动一个角度,放下防倒轮,支撑车身。防倒轮与车轮一起转动前行。当车速电压升高到车身不可能倾倒时,监控器自动对电机断电,轮柄在回位弹簧拉力下,向上转动,收起防倒轮。
监控器的供电与断电是通过“电压比较器”来实现的。电压比较器有二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输入“车速电压”;另一个输入端输入用作“比较”的电压,也叫门限电压,以下简称“门限”。监控器上安装有一个带旋扭的电位器,用来调整“门限”值的高低。当车速放慢,慢到将要倾倒时(可留适量保险系数,即电压可略高一点),这时的“门限”值就可作为“比较电压”的标准。扭动电位器,就可以把这个“门限值”定下来。
当车速电压低于“门限”,则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就有电压输出,电机就通电,带动轮柄,向下转动,放下防倒轮。当车速电压高于“门限”,则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就没有电压输出,电机断电,轮柄及防倒轮又被向上收回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倒轮、轮柄的放下与收起都是根据车速的快慢而自动完成的。实际上,车启动时,车速太慢时,碰上街口红绿灯时,二轮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就变成了四轮车。骑乘人员不再用脚支撑车身。这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那些长期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员也可以驾乘二轮摩托出去飞奔。
现在社会上摩托车品牌繁多。“车速电压”根据不同车型,可分为:1.可以直接取得的。2.可以间接取得的,即通过一种能量或一种信号转换取得。时速表是用指针指示的并且是电控的,可以直接取得“车速电压”。时速表是用指针指示的并且是用软轴控制的,可以间接取得“车速电压”,如在时速表后端设置一个微型发电机,用软轴带动旋转,都是取得“车速电压”的一种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正面图。监控器本应安装在车身壳内,为说明方便,画在了壳外。
图2是从摩托车后边看去的防倒轮放下后的使用情况图。
图3是电磁铁卡子二种安装方式图。
图4是监控器内几个独立的线路部分相互联系示意图。
图中:1.监控器,2.电机,3.电机轴,4.挡墩,5.拉簧,6.电磁铁卡子,7.轮柄,8.防倒轮,9.摩托车后轮,10.摩托车身,11.路面,12.电磁铁芯块,13.压簧,14.电磁铁外形体,15.销钉,16.斜面头杠杆体,17.连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监控器左上端有接线头,与摩托车上输出“车速电压”的线头相连。监控器右下端,一组线与电机2相连,另一组线与电磁铁相连。电机轴3与轮柄7端头固定在一起,可带轮柄转动。防倒轮8设置在轮柄7上,参看图2。拉簧5一端挂在车身上,一端挂在轮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家福;邹家华,未经邹家福;邹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