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自锁的车用双撑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719.2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9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明裕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B62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800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双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摩托车或者轻便摩托车或者电瓶车上的双撑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电瓶车双撑支架是单纯的支撑车辆而用,无其它的功效。
由于车主疏忽、惰性和市场上销售的环型锁具质量低劣,经常发生车辆被窃,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每年发生一万余起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电瓶车被窃案件,直接经济损失近三千余万元。盗贼的作案方式往往采用以下几种:1)用同类型钥匙探锁;2)扭断龙头锁;3)用专用工具钻坏锁芯;4)拆拔电门锁,将电源线自行接通或者剪断搭铁线;5)有部分车主疏忽,将钥匙留在电门而被盗。
如何将车用双撑进行改良,使其不但有原有的支撑功能、又有自锁的功效是科技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由图1可见:车机架1是车的一部分,整个支撑架的顶端与其固定;连接支撑架3与车机架1的机构2;支撑架3;支撑拉簧4是起将支撑架3翻起和放下作用;起撑点5。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自锁的车用双撑,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机架、连接支撑架与车机架的机构、支撑架、支撑拉簧、起撑点;所述的连接支撑架与车机架的机构包括:一个外套管以及在外套管内的第一锁轴;在所述的第一锁轴有一个与第一锁杆的锁头相配合的第一锁孔;还包括:一个在支撑架横向方向上、并与支撑架二侧相交的第二锁外套;在第二锁外套内安置一个第二锁连杆;第二锁连杆的一端是第二锁孔并露出第二锁外套外、另一端与第一锁杆下的第一锁杆弹簧的一端相接;在第一锁杆的外部是第一锁外套;第一锁外套的一端与外套管相接、另一端与第二锁外套相接;在第一锁杆上还有一个定位孔;与定位孔相对应的是一个定位销;所述的定位销的中间上方与一个定位杆的一端相接;定位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锁轴相接;在定位销的中间下方还安置一个能使定位销上、下移动的定位销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支撑车辆的重量,而且在撑起时能够方便的自动上锁,有效的解决车辆失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的双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机架10、连接支撑架30与车机架10的机构20、支撑架30、支撑拉簧40、起撑点50;所述的连接支撑架30与车机架10的机构20包括:一个外套管201以及在外套管201内的第一锁轴202;在所述的第一锁轴202有一个与第一锁杆的锁头相配合的第一锁孔203;还包括:一个在支撑架30横向方向上、并与支撑架30二侧相交的第二锁外套60;在第二锁外套60内安置一个第二锁连杆601;第二锁连杆601的一端是第二锁孔602并露出第二锁外套60外、另一端与第一锁杆701下的第一锁杆弹簧702的一端相接;在第一锁杆701的外部是第一锁外套70;第一锁外套70的一端与外套管201相接、另一端与第二锁外套60相接;在第一锁杆701上还有一个定位孔703;与定位孔703相对应的是一个定位销80;所述的定位销80的中间上方与一个定位杆90的一端相接;定位杆90的另一端与第一锁轴202相接;在定位销80的中间下方还安置一个能使定位销上、下移动的定位销弹簧100;
所述的定位杆90在第一锁外套70外;定位杆90的另一端与第一锁轴202相接是:第一锁轴202在相接处是一个在径向方向上有半径不同的地方,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
在第二锁外套60的另一侧还可以包括:露出第二锁外套60外的第三锁孔603、一个在支撑架30内的第三锁杆604、一个在第一锁轴202上、并与第三锁杆的锁头相配合的第四锁孔605。
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工作原理是:车辆正常行使时与双撑支架处于平行状态,当车辆停驶撑起双撑时,由于第一锁轴202是不动的,第一锁杆701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与第一锁孔203对上,并在第一锁杆弹簧702的作用下,穿进第一锁孔203;同时,定位销80作了一次从离开定位孔703又回到定位孔703的运动;达到自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明裕,未经卢明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