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货车用组合式制动梁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64260.0 | 申请日: | 2007-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孙明道;胡海平;汪波;刘桂军;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 |
| 主分类号: | B61H13/36 | 分类号: | B61H13/36 |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美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美哲 |
| 地址: | 41200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货车 组合式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道车辆自动梁,特别是铁路货车用组合式制动梁,国际专利分类号为B61F05/02,主要运用于国内各主型转向架。
背景技术
制动梁为货车转向架基础制动部分的配件,一般情况下,为转向架的簧下质量部分。在车辆运用时,具有振动频率高、受力复杂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货车制动梁绝大部分都是槽钢式制动梁,其主要结构特点是:主要构件采用槽钢、各构件的连接为焊接结构、悬挂方式为吊挂式或滚子式。传统制动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动梁强度刚度不足、焊接工作量大,焊接缺陷形成疲劳源而产生裂损、闸瓦低头磨轮易产生偏磨现象、需用较多的零件悬挂闸瓦。传统货车制动梁虽经多次改进,但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成为货车运用中的惯性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制动梁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强度、刚度、运行安全可靠性、互换性、制造质量、方便检修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的采用热套装工艺组装的铁路货车用组合式制动梁。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实施方案是:铁路货车用组合式制动梁是由滑块磨耗套、铆钉、闸瓦托、安全链及吊座和制动梁架构成为组合式结构;其制动梁架是包括制动梁端头、撑杆、下拉杆安全吊、压板、支柱、弓形杆和圆销;
所述的制动梁架上的撑杆与制动梁端头、弓形杆与制动梁端头分别为采用加热套装工艺组装的过盈配合,在弓形杆与制动梁端头的连接处加装了圆销,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制动梁架上的下拉杆安全吊与撑杆的连接方式为无焊缝的卡子式结构,支柱与撑杆的连接方式为无焊缝的压板式结构,即支柱与撑杆的连接方式是采用压板及螺栓、螺母定位紧固,以消除制动梁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疲劳源。
制动梁端头制成扁方头伸入至侧架的滑槽内;该结构可防止阐瓦低头,用效的解决闸瓦偏磨现象。
滑块磨耗套为含油尼龙的滑块磨耗套,滑块磨耗套套装在制动梁端头上,采用铆钉紧固,可自行润滑,大大减小制动梁运动时的阻力。
闸瓦托与制动梁端头为过渡配合,并由折头螺栓和防松螺母紧固。安全链及吊座与制动梁架上的撑杆的连接方式为无焊缝卡子式结构,可避免因焊接造成的疲劳源。
在下拉杆安全吊安装在撑杆上后,轧制的撑杆和弓形杆经过加热后套装在两锻制制动梁端头上,支柱通过压板用螺栓、螺母紧固在撑杆上,同时用销锁紧弓形杆和制动梁端头,上述零部件组成制动梁架。弓形杆、撑杆和制动梁端头的材质均为高强度结构钢;圆销采用高强度合金钢。
用于安装闸瓦的闸瓦托采用折头螺栓及防松螺母紧固在制动梁端头上,制动梁的安全链及吊座与撑杆的联接为无焊缝的卡子式结构,为减小制动梁运动时的阻力,在制动梁的端头伸入侧架滑槽的扁方头部分安装有滑块磨耗套,并用铆丁紧固。
本组合式制动梁的主要特点:1、各主要零件(闸瓦托除外)由优质结构钢锻制或轧制而成,质量稳定可靠。2、本制动梁为无焊接结构,具有足够大的静、动强度储备和高的可靠性。3、采用了锻造制动梁端头整体延伸出扁方头的滑块式结构,大幅度提高了该部位强度和防脱可靠性,并可防止闸瓦低头磨轮。4、各零件及制动梁组成的质量容易确保;5、检修方便。运行安全安全可靠。本制动梁克服了传统制动梁的主要缺陷,满足铁路货车重载、快速的需要,有效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组合式制动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动梁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块磨耗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闸瓦托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制动梁端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全链及吊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结构撑杆示意图;
图8为下拉杆安全吊结构示意图;
图9为弓形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支柱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圆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块磨耗套、2-铆丁、3-闸瓦托、4-安全链及吊座、5-制动梁架、6-制动梁端头、7-撑杆、8-下拉杆安全吊、9-压板、10-支柱、11-弓形杆、12-圆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动机的污染控制装置
- 下一篇:磁体温度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