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338.3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2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戴锦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锦仲 |
主分类号: | A45C13/26 | 分类号: | A45C13/26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100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箱 伸缩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包,特别是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
背景技术
行李箱或行李包是人们出差、旅行时普遍使用的一种物品,为了使用和搬运时的方便,行李箱上装有轮子和可以伸缩的拉杆,当需要移动行李箱时,拉长行李箱上的伸缩拉杆即可轻松方便地拖动行李箱在地面上运动。伸缩拉杆包括固定在行李箱上的外管和可以在外管内伸缩的内管,外管的上端部固定有开口衬套,内管的下端部固定有定位活塞,推入或拉出伸缩拉杆时,内管在开口衬套内滑动,定位活塞则跟随内管一起在外管里移动。由于结构较简单,没有设置防止内、外管之间的摇晃的装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感觉拉杆摇晃较大,而且还容易使下管的管口部裂开,导致行李箱损坏,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国内外使用在行李箱包上的拉杆基本上都没有配置防止内、外管摇晃的装置,大多都是靠增加内、外管的重叠长度来改善摇晃问题,或是通过提高内、外管及开口衬套的精度来达到减小其摇晃的目的,但其制造成本会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行李箱伸缩拉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包括相互嵌套安装的内、外管,外管的上端部安装有开口衬套,内管的下端部安装有定位活塞,内管活动连接于开口衬套内,定位活塞下部安装有弹性刹车机构,弹性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和安装该刹车片的刹车片座,刹车片和刹车片座之间抵接安装有压簧,弹性刹车机构通过刹车片座活动连接于定位活塞上,刹车片顶部设有楔部,开口衬套上设有与楔部位置对应的楔形片,楔部可楔入楔形片与定位活塞的配合间隙中。
进一步,刹车片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楔部,所述楔部设于刹车片的两侧。
进一步,刹车片座和定位活塞上设有可相互扣合的滑行槽和钩扣,刹车片座通过钩扣活动连接于定位活塞的滑行槽中。
定位活塞侧部设有弹性片,开口衬套上设有与弹性片位置对应的辅助楔形片,弹性片可楔入辅助楔形片与定位活塞的配合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定位活塞上安装有弹性刹车机构,弹性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刹车片顶部设有楔部,开口衬套上设有与楔部位置对应的楔形片,内管拉出时,楔部楔入楔形片与定位活塞的配合间隙中达到楔紧的目的,从而减小或消除内、外管之间的晃动;另外,由于楔部楔入楔形片与定位活塞之间的配合间隙中,使内管拉出拖拉行李过程中,内、外管相互作用的受力点将不再作用在外管的管口,而是在管口下方的管壁上,有效防止外管管口因过度受力而变形或裂开,保证拉杆的使用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定位活塞和开口衬套上还设有相互楔紧的弹性片和辅助楔形片,可进一步防止内、外管之间的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包括相互嵌套安装的内、外管1、2,外管2的上端部安装有开口衬套20,内管1的下端部安装有定位活塞10,内管1活动连接于开口衬套20内,定位活塞10下部安装有弹性刹车机构3,弹性刹车机构3包括刹车片30和安装该刹车片30的刹车片座31,刹车片30和刹车片座31之间抵接安装有压簧32,弹性刹车机构3通过刹车片座31活动连接于定位活塞10上,刹车片30顶部设有楔部11,开口衬套20上设有与楔部11位置对应的楔形片21,楔部11可楔入楔形片21与定位活塞10的配合间隙中。
刹车片30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楔部11,所述楔部11分别设于刹车片30的前后两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刹车片30上设有三个楔部11,刹车片30前后侧分别设置两个和一个楔部11,达到使用较小的材料达到较好的楔紧效果的目的。
刹车片座31和定位活塞10上设有可相互扣合的滑行槽14和钩扣15,刹车片座31通过钩扣15活动连接于定位活塞10的滑行槽14中,可以保证当内管1拉出或缩入时,刹车片座31灵活地在缩入或伸出定位活塞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锦仲,未经戴锦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