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卡车用三元催化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5342.0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1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清;赵虎;秦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卡车 三元 催化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型载货汽车消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从单一的代步或者载货工具慢慢转变为一种时尚型、家用型的产品,因此,舒适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因为环保方面的要求,所以对排放污染物的限制也越来越高。
对于轻型载货汽车,从排气系统来说,对于整车舒适性最大的贡献就是消声功能,主要通过消声器来实现。对于整车环保性能最大的贡献就是尾气后处理装置,主要通过三元催化剂来实现。
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剂在国内外各种汽车上面都有非常普遍的应用。但是,将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剂组合在一起,制作成为阻抗结合的三元催化消声器,达到既能满足消声性能的要求,也能有效降低排气污染物含量,在国内轻型载货汽车上基本上没有匹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剂组合在一起,制作成为阻抗结合的既能满足消声性能的要求,也能有效降低排气污染物含量的轻型卡车用三元催化消声器。
具体的技术设计方案如下:
轻型卡车用三元催化消声器,包括圆柱形消声器筒体,其轴向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出气口上设有出气管;
消声器筒体内依次分隔为第一主腔室、第二主腔室、第三主腔室、第四主腔室和气流平整室;第一主腔室与第二主腔室、第二主腔室与第三主腔室之间分别设有主隔板,第三主腔室与第四主腔室、第四主腔室与气流平整室之间分别设有载体挡圈,且第四主腔室内设有蜂窝状三元催化剂;
圆柱筒形内腔室沿轴向插设在第一主腔室、第二主腔室和第三主腔室内,内腔室壁上均布着气孔,气孔直径为6毫米,内腔室内间隔设有径向副隔板和塞板,位于第三主腔室的内腔室端部为封闭端;圆柱筒形内腔室直径为100-104毫米,
进气管一端插设在第一主腔室内,并伸入第二主腔室,另一端位于消声器筒体外,位于第一主腔室内的进气管壁上均布着进气管气孔,进气管气孔直径为6毫米;进气管直径为48-50毫米。
所述相邻进气管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
位于第一主腔室和第二主腔室内的内腔室壁上相邻气孔之间的间距为9毫米,位于第二主腔室和第三主腔室内的内腔室壁上相邻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9毫米。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孔吸声材料,其内部的蜂窝状三元催化剂在消声器中充当了多孔吸声材料(当然,它的主要作用仍然是催化净化作用,只是附带吸声作用)来制作阻性结构,当声波通过敷设有吸声材料的管道时,声波将激发多孔吸声材料中众多小孔内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力的作用,使得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从而达到消声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管道和腔室进行适当的组合,提供管道系统的阻抗失配,使声波产生反射或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每一个管道和一个隔板进行结合,其中相对独立的空间即形成一个消声腔。
本实用新型将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剂组合在一起,阻抗结合,运用多孔吸声、小孔喷注、多孔扩散、节流降压等技术,进行消声降噪,同时可降低排放;其容积为17L,内部结构中主导流管和进气管采用变密度的直径6mm的小孔均布,匹配HFC4DA1-1发动机时,消声量大于22dB,排气背压小于22kPa。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柱筒形内腔室展开图,
图3为进气管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轻型卡车用三元催化消声器包括圆柱形消声器筒体1,筒体1轴向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出气口上设有出气管。
消声器筒体1内依次分隔为第一主腔室2、第二主腔室3、第三主腔室4、第四主腔室5和气流平整室6;第一主腔室2与第二主腔室3、第二主腔室3与第三主腔室4之间分别装有主隔板7,第三主腔室4与第四主腔室5、第四主腔室5与气流平整室6之间分别装有载体挡圈8,且第四主腔室5内安装有蜂窝状三元催化剂,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拔插无线路由器天线
- 下一篇:一种短波天线立柱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