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7555.9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汤焕业;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3/14 | 分类号: | F16D2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20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分离 轴承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轴承、变速箱导管和离合器杠杆,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向移动使离合器分离,从而切断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动力输入轴之间的动力连接,完成汽车起步、停止及换挡等项操作。
现有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装配前就将润滑脂添加到轴承中,该轴承在装入变速箱后就无法进行二次润滑,造成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长期运转工作后由于润滑脂流失而发生早期失效,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运转中无法反复注脂造成失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装入汽车变速箱后仍能很方便地多次反复注脂润滑,从而显著地延长了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润滑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将滚动体彼此隔开,并将其定位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孔与轴承底座小端的外径过盈配合;还包括密封装置和润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挡圈、外罩、环形垫板、外毡封圈、内毡封圈;所述挡圈位于轴承外圈的外端面,该挡圈的环形止口与轴承外圈的内孔过盈配合;所述外毡封圈位于挡圈的内端面与轴承内圈的外端面之间;所述外罩为一环形薄板拉伸件,其两端向内弯折成环形挡边,该环形挡边分别为外侧锥形挡边和内侧阶梯形挡边,所述外罩从外侧锥形挡边到内侧阶梯形挡边的内部包容面,与挡圈、轴承外圈、环形垫板、内毡封圈的被包容面过盈配合;所述环形垫板位于挡圈的对侧,且在轴承外圈的内端面和外罩的阶梯形挡边的上部之间,所述内毡封圈在环形垫板和外罩的阶梯形挡边的下部之间。
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内衬、位于轴承底座大端外周的输入油孔、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所述环形油槽位于轴承底座的内孔上,轴承座内衬装入轴承底座的内孔中,其外径与轴承底座的内径过盈配合,将环形油槽封闭;所述输入油孔从轴承底座的大端外周面通向环形油槽,在轴承底座的中部高于轴承底座小端外径的台阶面上,设有一斜向输出油孔,该斜向输出油孔的里端通环形油槽,该斜向输出油孔的外端对着轴承外圈的内径和轴承内圈的外径之间的空隙。
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斜向输出油孔的角度α为2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含有密封装置和润滑装置,当需要加注润滑油脂时,润滑油脂通过输入油孔-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可到达轴承外圈的内径和轴承内圈的外径之间的空隙,从而很方便地对已装入汽车变速箱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进行润滑,同时由于密封装置的密封作用,润滑油脂不易流失,延长了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保持架4;保持架4将滚动体3彼此隔开,并将其定位在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轴承内圈2的内孔与轴承底座11小端的外径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还包括密封装置5和润滑装置6,该密封装置5由挡圈51、外罩52、环形垫板53、外毡封圈54、内毡封圈55构成;润滑装置6包括轴承座内衬61、位于轴承底座62大端外周的输入油孔621、环形油槽622、斜向输出油孔6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