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基岛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2418.6 | 申请日: | 200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8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慕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410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基岛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具体说是一种无基岛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半导体材料和生产设备、工艺的日新月异,半导体工艺生产进入了纳米时代。芯片的几何尺寸越来越小,器件的功率和电流也相应降低,电路封装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原来的有基岛框架设计,由于芯片尺寸的减小,使芯片面积与基岛(载体)面积的比远远小于30%。这样容易出现反包和离层,并且由于芯片小,基岛(载体)大致使金线较长,易产生冲丝现象等,给封装工艺和产品质量带来难度和隐患。同时,有些客户产品要求无离层封装,不仅要从导电胶、塑封料等材料方面改进优选,而且必须从框架的结构上采取措施,减小产生离层的几率。但是,由于引线载体框架基岛受框架内引线引脚的限制,不可能做的太小,因此只能另辟溪径,拓宽设计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现有框架的载体基岛较大,由于芯片较小,芯片面积与载体基岛的面积之比过于小,造成塑封时有可能产生反包或出现离层等问题,提供一种无基岛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基岛引线框架,包括金线和框架内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线框架上设有载片筋,由上述载片筋与IC芯片相连,IC芯片上的PAD焊盘通过金线与框架相连,构成电路信号通道。
所述的载片筋采用两条筋相交叉组成,所述的两条相交筋既可不打凹,也可打凹。
所述的载片筋采用环形筋结构,所述的环形筋既可不打凹,也可打凹,在环形筋的四角上连接四个方块。
所述的环形筋既可全包围,也可半包围。
所述载片筋采用相交的十字筋结构,所述的十字筋既可不打凹,也可打凹,在十字筋的四条筋上设4个方块,十字筋的四条筋上设4个方块。
本实用新型无基岛载体PAD引线框架设计,去掉了传统设计框架中心较大的载体基岛,由交叉的十字筋或带四个小方块的环形筋代替,既大大提高了芯片面积与芯片粘结筋的面积之比,又可增加塑封体与芯片的接触。由于镀银区与塑封体接触区域小,消除或降低了塑封体产生离层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传统载体PAD有基岛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是相交筋不打凹的无基岛载体PAD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相交筋打凹的无基岛载体PAD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不打凹的环形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是打凹的环形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图;
图11是不打凹的十字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3是打凹的十字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传统有基岛载体,PAD的引线框架设计结构。框架中心有一个较大基岛(载体,PAD)101,用以点胶,粘接IC芯片,打地线。IC芯片上的PAD焊盘,通过金线与框架内引脚相连构成信号通道。通过筋102、103与框架边框相连,塑封体成形分离时切断,故基岛载体,PAD是集成电路封装的支撑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无基岛载体,PAD引线框架,采用载片筋与IC芯片相连,IC芯片上的PAD焊盘通过金线与框架相连,构成电路信号通道。框架的内引脚和外部结构与传统框架设计一致。
载片筋具体采用下述几种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不打凹的相交筋202和203代替了传统框架设计的基岛101;相交筋202和203的交叉处和相交筋上点胶,用以粘接芯片。由于这种设计的框架的IC芯片的面积与IC芯片接触的相交筋面积之比,一般要比传统框架的IC芯片面积与载体基岛面积之比相对大,加上塑封体与镀银区接触区域有限,塑封后产生离层的几率小,产品可靠性相对高。
图3为打凹的相交筋302和303代替了传统框架设计的载体基岛101,相交筋的302和303交叉处和相交筋上点胶,用以粘接IC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