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发生炉用水力逆止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27599.3 | 申请日: | 200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照;马守玫;潭可臣;王进锋;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义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发生 水力 逆止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发生炉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煤气发生炉用水力逆止阀。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应用广泛的固定床式煤气发生炉,水力式逆止阀是最常用的部件,正常工作 时,气化剂(空气+水)从煤气炉底部中心进入炉膛,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煤气由炉内经 炉底倒流至空气管道时,它能起阻碍作用,即不使煤气倒回至空气管道中,以免发生爆炸事 故。当煤气发生炉正常生产进风时,空气吹透水封进入炉底,当停风时,煤气压力作用于水 面,造成管内水位上升,形成水封,阻止煤气倒回,水力逆止阀的另一个作用,是高温蒸汽 在此与空气混合产生饱和空气进入炉膛。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逆止阀与炉底距 离较近,现有技术的逆止阀常造成空气与气雾混合不均匀,甚至由不少的水从中析出,对炉 底造成不好的影响,致使煤气发生炉经常性的进行检修,给企业的正常连续性生产造成了严 重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解决逆止阀 造成的空气与气雾混合不均匀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改造,空气与气雾混合均匀,能够保障 设备正常、连续性运行的煤气发生炉用水力逆止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煤气发生炉用水力逆止阀,包括设置于阀体内的蒸汽入汽管,以及阀体侧部水平 设置的饱和蒸汽出汽管,本技术要点在于饱和蒸汽出汽管内通过支架纵向固定设置带有出汽 通孔的分配锥,该分配锥为伞状结构,其开口方向朝向外侧,分配锥的另一端正对蒸汽入汽 管的出口中心位置。
为了更好的提高分配锥的分配效果,所述分配锥上的锥角为90~135°,而且分配锥上 的出汽通孔呈环状密集分布。
此外,为了保证分配锥的出汽效率,分配锥上的出汽通孔均为中心线水平方向加工。
分配锥与饱和蒸汽出汽管之间的支架为3~8条,分配锥与饱和蒸汽出汽管之间即可相 互分离,两者之间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后,由于在饱和蒸汽出汽管内加装了分配锥,使空气与 气雾混合均匀,因此具有易于改造,能够保障设备正常、连续性运行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煤气发生炉用水力逆止阀,包括设置于阀体内6的蒸汽入汽管5,以及 阀体6侧部水平设置的饱和蒸汽出汽管1,本技术要点在于饱和蒸汽出汽管1内通过支架2 纵向固定设置带有出汽通孔3的分配锥4,该分配锥4为伞状结构,其开口方向朝向外侧, 分配锥4的另一端正对蒸汽入汽管5的出口中心位置。
为了更好的提高分配锥的分配效果,所述分配锥5上的锥角为90~135°,而且分配锥 5上的出汽通孔3呈环状密集分布。分配锥4上的孔的密集分布需有利于气流的穿过,分配 锥3上的开孔率要大,以减小运行阻力。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使水蒸气和空气尽可能的混 合均匀,保证煤气炉处于良好的炉况下工作。
此外,为了保证分配锥4的出汽效率,分配锥4上的出汽通孔3均为中心线水平方向加 工。
分配锥4与饱和蒸汽出汽管1之间的支架2为3~8条,分配锥4与饱和蒸汽出汽管1 之间即可相互分离,两者之间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后,由于在饱和蒸汽出汽管1内加装了带有出汽通孔3 的分配锥4,使空气与气雾混合均匀,因此具有易于改造,能够保障设备正常、连续性运行 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义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义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5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