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用催化助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1131.3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1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毕庶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庶忠 |
主分类号: | F02M27/02 | 分类号: | F02M27/02 |
代理公司: | 烟台同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萍 |
地址: | 264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催化 助燃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燃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发动机上的催化助燃器,属于节油环保产品设计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尾气产生的原因是燃料油的燃烧不充分,这不仅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加大了汽车的耗油量,增加了车的使用成本,为改善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汽车节油装置均不理想,为了达到节油的目的,多数是通过改进发动机工况来实现的,仍有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存在,也有少数采用OBD电子控制的,其结构复杂,含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成本高,总体效果不理想;目前推行的稀土金属催化净化排烟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无法达到燃烧充分及节省燃料的目的,。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身不消耗能源、结构简单合理、节油效果好、减少尾气排放量的发动机用催化助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用催化助燃器,包括圆筒外壳及与其两端密封连接的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内分别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圆筒外壳内装有与出口接头内壁固定连接的催化体,该催化体的中部设有与出口接头内的出油孔相连通的孔腔;在该催化体的上方置有另一个催化体,二者之间设有数个隔离垫;在上方催化体与进口接头之间的中部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设计独特,结构合理,安装简便,成本低,可使燃料油充分燃烧,节油效果显著,大幅度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尾气排放量明显低于欧三标准,有效地降低了环境污染,环境改善明显;它的安装和使用对原机械设备无任何不良影响,还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自身不消耗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性能稳定,不需维修,使用寿命长,经济环保,其普及推广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用催化助燃器主要是由圆筒外壳5及与其两端密封连接的进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9和置于壳内催化体7、4构成的,催化体4和7采用的是磁催化体,本身具有极性;在进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9内分别设有进油孔10和出油孔11,催化体7与出口接头9的内壁粘结固定,在催化体7的中部设有与出口接头内的出油孔11相连通的孔腔12;以形成油路通道;催化体4放置在催化体7的上方,二者之间置有四个隔离垫6,使两个催化体之间形成一个燃料油通过的缝隙通道;在催化体4与进口接头1之间的中部设有一个弹簧2,弹簧2在固定催化体4的同时还起到分散燃料油的作用。
使用时将上述助燃器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燃料油经助燃器的进油孔10流入到催化助燃器的内腔,流经催化体4的表面后四下分流,经过催化体4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催化体4和催化体7之间的缝隙通道内,由此进入催化体7的孔腔12内,最后经出油孔11流出进入汽车发动机内。
其工作原理是,当流体燃料流经催化助燃器时,其内部的磁催化体对燃料产生催化作用,是燃料油分子重新排列,形成极性同向的有序排列,在加上所有的流体燃料皆为碳氢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在流经催化助燃器的过程中,受到催化体的作用后,进入发动机内,因为正氢效应,氢在瞬间发生燃烧,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碳得到极为充分的燃烧,从而解决了燃烧不充分的问题;燃烧充分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就减少了;燃烧充分了,就会减少燃料油的消耗量,达到了节油的目的;燃烧充分了,就减少了发动机内的积碳并不再产生,因此就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庶忠,未经毕庶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1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当烟灰缸使用的容器罐
- 下一篇:旋转冲压发动机